题目内容
【题目】在探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的实验中,小廖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让小车自斜面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分别观察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同时用小旗子标记每次小车在相应平面上停止后所处的位置。
(1)实验时应每次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_______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
(2)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_______(选填“越远”或“越近”),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______(选填“越小”、“越大”或“不变”),速度减小得______(选填“越快”或“越慢”);
(3)由此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______的作用,它将永远做______运动。
【答案】高度 速度 越远 越小 越慢 力 匀速直线
【解析】
(1)[1][2]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应控制小车进入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小宇在三次实验中,让小车在斜面上从静止滑下并保持同一高度,这样才能保证小车进入平面时速度相同。
(2)[3][4][5]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中,木板最光滑,棉布次之,毛巾最粗糙,由图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远,受到的阻力最小,在毛巾上运动的距离最近,受到的阻力最大,故可以得出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6][7]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可以推理得出,当运动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时,速度不变,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题目】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实验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
(3)下表是小明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并由表中数据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为F1L1=F2L2的结论,这明显是不可靠的.原因是 .
实验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1 | 15 | 1.5 | 10 |
(4)小红实验时,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乙所示,为了使杠杆重新水平平衡,小红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正确的记录了钩码重和力臂.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造成为一结果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