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东在实验室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如图甲所示,液体的体积为 cm3;
(2)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并将烧杯放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左盘里,天平平衡时,右盘里的砝码及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烧杯质量为30g,则液体的质量为 g;
(3)根据测得数据,计算液体的密度为 kg/m3;根据小东的实验操作,他所测出的液体密度值和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相等”).
(4)回到家后,他准备在家里测量一个不吸水小石块的密度,但没有天平和量筒,他想到了实验课上使用过的滴管.他先自制了一个滴管,滴管中的水能一滴一滴地从滴管滴出,且每一滴水的质量和体积都是相等的.他又找来矿泉水瓶子、小塑料瓶、细线、剪刀、记号笔和足量的水,开始测小石块的密度.
他测石块体积的方法是:把石块用细线系住,放在被剪开的矿泉水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使小石块浸没于水中,并记下此时水面的位置A处;取出石块,用滴管将水滴入矿泉水瓶中,使水面到达原来的位置A处,记录滴入的水滴数为a.
他测石块质量的方法是:把石块放入小塑料瓶中,使小塑料瓶开口朝上 在矿泉水瓶中的水面上,记下水面的位置B处;取出石块,用滴管将水滴入小塑料瓶中,使 ,记录滴入的水滴数为b.
(5)他测出石块密度的表达式是:ρs= (用a、b、ρs表示).
(6)他巧妙地利用了物理实验的一种研究方法完成了小石块密度的测量,该方法是 .
【答案】(1)22;(2)26.4;(3)1.2×103;偏小;(4)漂浮;水面到达原来的位置处;;等效替代法.
【解析】
试题分析:(1)量筒的液体体积应看液面凹面所对应的刻度.
(2)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示数.
(3)液体的密度可以根据ρ=求出,当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中时,量筒壁上会附着着一定量的液体,从而使质量测量的数值偏小.
(4)石块完全浸没,石块的体积等于石块排开的水的体积;设一滴水的体积为V,则石块的体积为aV;
石块漂浮,石块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的重力,则石块的质量为bVρ水
(5)根据密度公式ρ=可求石块的密度;
(6)把石块的体积和质量都转变为水的体积和质量,来计算,这是物理上最常用的等效替代法.
解:(1)从图中看,此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液体的体积应为22ml,即22cm3.
(2)测盛有液体的烧杯质量时,砝码质量为50g+5g,游码示数为1.4g,故液体和烧杯总质量为56.4g,已知烧杯质量为30g,故液体质量为56.4g﹣30g=26.4g.
(3)该液体的密度ρ===1.2g/cm3=1.2×103kg/m3;
当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中时,量筒壁上会附着着一定量的液体,从而使质量测量的数值偏小,这样得出的密度值就偏小.
(4)测石块质量的方法是:把石块放入小塑料瓶中,使小塑料瓶开口朝上漂浮在矿泉水瓶中的水面上,记下水面的位置;取出石块,用滴管将水滴入小塑料瓶中,使水面到达原来的位置处,记录滴入的水滴数为b.
(5)石块的体积为aV;
石块的质量为bVρs
石块的密度ρs===;
(6)他们巧妙地利用了物理课上所学的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故答案为:(1)22;(2)26.4;(3)1.2×103;偏小;(4)漂浮;水面到达原来的位置处;;等效替代法.
【题目】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为完成实验,表中的数据表明,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________________。
测温物质 | 凝固点/℃ | 沸点/℃ |
水银 | -39 | 357 |
酒精 | -117 | 78 |
(2)实验所用器材在组装时,是按照_____________(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在固定石棉网时,应处于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____。(选填“外焰”“焰心”或“内焰”)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往烧杯上方加一纸盖,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值为___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实验数据准确,由此可判断当地的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88 | 90 | 92 | 94 | 97 | 98 | 98 | 98 |
(5)根据表中数据,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6)请在下图中画出水沸时A处的一小气泡上升至水中B处时的大致图形;
(7)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 “不变”或“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