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世纪中期,证明大气压强存在并且很大的实验是
A. 马德堡半球实验 B. 曹冲称象
C. 托里拆利实验 D. 帕斯卡桶裂实验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47oC D. 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nm
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F1和F2分别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1和G2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
A. 乙滑轮组做的有用功多
B. 乙滑轮组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较多
C. F1做功的功率大
D. 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我国古代许多工具都巧妙地运用了物理学原理,展现了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和极大的创造力。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探究物理规律的四个实验,abcd为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箭头表示规律和应用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若将实心金属球甲浸没在水中、实心金属球乙浸没在酒精中,且均无液体溢出,这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则可以确定
A. 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B. 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C. 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D. 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甲乙两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重力之比是3:1,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比是
A. 9:2 B. 1:2 C. 2:1 D. 2:9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此时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 ________,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 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若将此透镜取下观察邮票,此时邮票距凸透镜的距离必须 ________,若想观察到的邮票的像稍微大一点,则透镜应该离邮票稍微 ________一点.(选填“近”或“远”)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________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_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