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唐·柳宗元在《梅雨》中写道:“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每年6月中旬到7月初,苏州进入梅雨季节,空气潮湿,物品容易发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墙砖上出的“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
B.用烘干机烘干衣服,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衣柜里放置的“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打开冰箱,看到冒出的“白气”,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答案】A
【解析】
A.夏天,物体表面的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细小的水珠。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烘干衣服,是使衣服中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是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现象。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这种白汽,是由于箱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箱内的冷的气体自身温度降低液体形成的,不是箱内的水蒸气液化。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题目】小东在探究冰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持续给冰和石蜡加热,每隔1 min分别记录冰和石蜡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冰的温度/℃ | -6 | -4 | -2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2 | 3 |
石蜡的温度/℃ | 25 | 27 | 28 | 30 | 32 | 34 | 36 | 38 | 40 | 42 | 44 | 46 | 48 |
(1)在冰和石蜡两种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_____;(选填“冰”或“石蜡”)
(2)在4~8 min时,冰 __________热量,温度不变;(选填“吸收”或“不吸收”)
(3)在0~2 min时,冰处于__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题目】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室中准备了以下仪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烧杯,两支温度计、手表、铁架台、火柴、适量的水和煤油。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
(2)为了准确地控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在上述提供的热源中,选___比较合理。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来确定吸收热量的多少。
物质 | 次数 | 质量m/kg | 升高的温度△t/℃ | 加热的时间t/min |
水 | 第1次 | 0.1 | 10 | 2 |
第2次 | 0.2 | 10 | 4 | |
煤油 | 第3次 | 0.1 | 10 | 1 |
第4次 | 0.2 | 10 | 2 |
(3)某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见表格),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_____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___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