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


  1. A.
    倒立的缩小实像
  2. B.
    倒立的放大实像
  3. C.
    正立的放大虚像
  4. D.
    无像
B
分析:根据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像,求出凸透镜的焦距,再根据凸透镜的成像情况进行判断.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光屏上成的是实像.
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说明U=2f=30cm,所以f=15cm.
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B.
点评:求凸透镜焦距的方法:阳光测焦距;二倍焦距成等大的像测量焦距.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发光体S(箭头形状的发光二极管,长为2cm)、凸透镜T、光屏P安装在光具座上进行试验,如图所示.
固定凸透镜T,将发光体S放在离凸透镜4cm(物距u)处,移动光屏P,如果找不到像,则记录光屏上光斑的特征;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记下像的特征,测出光屏P到透镜T的距离(像距v)和像的长度.然后,将物距依次增加2cm,重复上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长度/cm 像的特征
1 4.0 / 光斑大小变化 只有圆光斑
2 6.0 / 光斑大小变化 只有圆光斑
3 8.0 / 光斑大小不变 只有圆光斑
4 10.0 40.0 8.0 倒立的箭头
5 12.0 24.0 4.0 倒立的箭头
6 14.0 18.7 2.7 倒立的箭头
7 16.0 16.0 2.0 倒立的箭头
8 18.0 14.4 1.6 倒立的箭头
9 20.0 13.3 1.3 倒立的箭头
(1)凸透镜T的焦距为
8
cm.
(2)物距u在
大于8cm小于16cm
范围时,在光屏上总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距从开始再到逐渐增大时,则像的大小
变小
,像距
变小
.(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边小”)
(4)当物距等于7cm时,物体在光屏上
一定不会
成像(填“一定会”、“一定不会”“可能会”).分析表中成倒立实像的实验数据,当物像间距(u+v)最小时,成在光屏上的像的长度
等于
发光体的长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请你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再找出一条规律
f>8cm成实像;f<8cm成虚像;f>16cm成倒立缩小实像
实验探究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f=10cm)光屏、蜡烛、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现在请你参加该小组的探究,你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后:
(a)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b)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你观察到的像是
倒立
倒立
等大
等大
像;然后把蜡烛向1.5倍焦距处移近,则像的大小
变大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c)如果用书本把凸透镜的右边遮住,则烛焰的像与原先相比
D
D

A.像的右边没了                B.像的左边没了
C.像的大小亮度都不变           D.像的大小不变,亮度变暗了
(2)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如图所示,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是
一对平衡
一对平衡
力.

比较
甲、乙
甲、乙
两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在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
相等
相等
.接着在表面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不同地方.

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将做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发光体S(箭头形状的发光二极管,长为2 cm)、凸透镜T、光屏P安装在光具座上进行试验,如图14所示。
固定凸透镜T,将发光体S放在离凸透镜4 cm(物距u)处,移动光屏P,如果找不到像,则记录光屏上光斑的特征;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记下像的特征,测出光屏P到透镜T的距离(像距𝜐)和像的长度。然后,将物距依次增加2 cm,重复上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顺序

物距u/cm

像距𝜐/cm

像的长度/cm

像的特征

1

4.0

/

光斑大小变化

只有圆光斑

2

6.0

/

光斑大小变化

只有圆光斑

3

8.0

/

光斑大小不变

只有圆光斑

4

10.0

40.0

8.0

倒立的箭头

5

12.0

24.0

4.0

倒立的箭头

6

14.0

18.7

2.7

倒立的箭头

7

16.0

16.0

2.0

倒立的箭头

8

18.0

14.4

1.6

倒立的箭头

9

20.0

13.3

1.3

倒立的箭头

(1)凸透镜T的焦距为________cm。
(2)物距u在_______范围时,在光屏上总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距从开始再到逐渐增大时,则像的大小____,像距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变小”)
(4)当物距等于7 cm时,物体在光屏上_____成像(填“一定会”“一定不会”“可能会”)。分析表中成倒立实像的实验数据,当物像间距(u+𝜐)最小时,成在光屏上的像的长度_____发光体的长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请你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再找出一条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发光体S(箭头形状的发光二极管,长为2 cm)、凸透镜T、光屏P安装在光具座上进行试验,如图所示。固定凸透镜T,将发光体S放在离凸透镜4 cm处,移动光屏P,如果找不到像,则记录光屏上光斑的特征;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记下像的特征,测出光屏P到透镜T的距离和像的长度。然后,将物距依次增加2 cm,重复上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长度/cm

像的特征

l

4.0

光般大小变化

只有圆光斑

2

6.0

光般大小变化

只有圆光斑

3

8.0

光般大小不变

只有圆光斑

4

10.0

40.0

8.0

倒立的箭头

5

12.0

24.0

4.0

倒立的箭头

6

14.0

18.7

2.7

倒立的箭头

7

16.0

16.0

2.0

倒立的箭头

8

18.0

14.4

1.6

倒立的箭头

9

20.0

13.3

1.3

倒立的箭头

(1)凸透镜T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2)物距u在_______________范围时,在光屏上总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距从开始再到逐渐增大时,则像的大小_________,像距_________。(均填“变大”“变小”“不变”“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边小”)

(4)当物距等于7cm时,物体在光屏上_________(填“一定会”“一定不会”“可能会”)成像。分析表中成倒立实像的实验数据,当物像间距(u+v)最小时,成在光屏上的像的长度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发光体的长度。

(5)请你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再找出一条规律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