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句诗中
(1)“夜归”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
(2)“犬吠”是狗的发声器官____________产生的.
(3)15℃时,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m/s
(4)下图甲为正常“犬吠”声音的波形图.则在犬发现陌生人接近时,发出更大的叫声,在A、B、C、D四幅图中,对应“更大的叫声”的波形图是_______,_____图比甲图中的声音的音调要高,四幅图中声音的音色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甲
【答案】柴门 振动 340 A B 相同
【解析】
(1)[1] “夜归”指人的运动,人相对于柴门发生了位置的变化,因此以柴门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2)[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3] 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4] “更大的叫声”指响度大,对应图像的振幅大,故选A;
[5]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因此B图比甲图中的声音的音调要高;
[6]四幅图中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
【题目】如图为一位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对“立竿见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
(1)首先,老师请小明同学在图中画出清晨7点和上午10点,同一根竹竿同一地点在太阳下的影子(要求将影子用L标出),请你完成(“”表示太阳).
(________)
(2)从这两张图比较来看,你发现影子的长短与___________有关.古代人利用这个规律创造发明了日晷,并以此来粗略测量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课后和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①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 20 | 30 | 40 | 50 | 60 |
影子长度L/cm | 30 | 15 | 10 | 7.5 | 6 |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减少的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答: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不变以及_________不变,改变__,测量相应的影子长度L并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