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明常用蜡烛完成如图所示的光学实验:
(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2)如图乙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成像原理是由于光的_______而形成的虚像;若蜡烛A到玻璃板距离为10cm,则蜡烛的像B与蜡烛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挡板,从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所成的像。
(3)如图丙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此时可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___的实像,若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 20 能 右 放大 凸
【解析】
(1)[1]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3]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的像B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0cm;则蜡烛的像B与蜡烛A之间的距离为20cm;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挡板上不能看到蜡烛所成的像;
(3)[5][6]由题意可知,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2f=20cm,所以f=10cm;因焦距为10cm,当蜡烛位于35cm刻度线处,物距为15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变大,像变大;所以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7]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变大,像变大;如果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故应放置一个凸透镜。
【题目】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选用了体积为10cm3、20cm3、30cm3的三个铝块和托盘天平进行实验:
(1)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铝块1(体积为10cm3)的质量,如图甲。这一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改正错误后,他正确操作,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乙。请将此铝块的质量填写在下表空白处。他接下来继续测量了铝块2和铝块3的质量并完成了下表格的记录:
铝块 | m/g | V/cm3 |
1 | _____ | 10 |
2 | 54 | 20 |
3 | 84 | 30 |
(2)小组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铝块3的数据与铝块1和铝块2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的结论,他们将铝块3的质量数据改为81.并用描点法画出铝块的m﹣V图象,请你在丙图的方格纸中建立坐标系完成他们的图象。
(__________)
(3)他们更改数据的做法不正确,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果是你,对这种情况采用的做法应该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