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是某同学用同一实验装置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某个特点的实验.图中器件A的名称为:________;比较图示实验的条件和现象,他在研究“当在液体________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___是否有关?”他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与我们研究“串联电路总电阻与各串联导体电阻间关系”时所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U形管压强计 密度(种类) 深度 不同
分析:在实验室中我们是利用U形管压强计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此题中是在控制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探究与深度的关系,这是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这种方法与研究“串联电路总电阻与各串联导体电阻间关系”时所用的研究方法是不同的.
解答:读图可知,图中A所指的器件是U形管压强计;图中两烧杯内都是水,所以液体密度相同,压强计金属盒浸入液体的深度不同,因此,研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深度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常用的控制变量法.在研究“串联电路总电阻与各串联导体电阻间关系”时,用一个电阻来等效替代多个电阻的串联接果,属于等效替代法.
故答案为:U形管压强计;密度(种类),深度,不同.
点评:认识和会用U形管压强计,这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本题中,对不同物理研究方法的分辨则是我们应特别注意的.
分析:在实验室中我们是利用U形管压强计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此题中是在控制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探究与深度的关系,这是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这种方法与研究“串联电路总电阻与各串联导体电阻间关系”时所用的研究方法是不同的.
解答:读图可知,图中A所指的器件是U形管压强计;图中两烧杯内都是水,所以液体密度相同,压强计金属盒浸入液体的深度不同,因此,研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深度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常用的控制变量法.在研究“串联电路总电阻与各串联导体电阻间关系”时,用一个电阻来等效替代多个电阻的串联接果,属于等效替代法.
故答案为:U形管压强计;密度(种类),深度,不同.
点评:认识和会用U形管压强计,这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本题中,对不同物理研究方法的分辨则是我们应特别注意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________.
(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A是光具座,B是光屏,C是蜡烛,D是凸透镜.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3)当调整好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后,要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________.
(4)在归纳实验结果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________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5)如果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当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应从________(选填“光屏”或“烛焰”)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6)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7)为进一步找出凸透镜成像实像时,像距、物距及成像大小之间的关系,某同学用焦距f=10厘米的凸透镜和3厘长的发光管,进行多次实验,测得物距、像距和成像的大小,填入下表中.
表:
实验次数 | 物距u(厘米) | 像距v(厘米) | 光屏上成像长度(厘米) |
1 | 12 | 60.0 | 15.0 |
2 | 15 | 30.0 | 6 |
3 | 30 | 15 | 1.5 |
4 | 35 | 14 | 1.2 |
(B) 分析表中第二列和第四列的数据,凸透镜成像实像时,光屏上成像长度和物距之间的关系,可得出初步结论是:________.
(C) 该同学还想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实像时,成像大小与凸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除了能完成上面实验的器材之外,还需要增加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测量时,所预设的数据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______.
(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A是光具座,B是光屏,C是蜡烛,D是凸透镜.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3)当调整好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后,要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______.
(4)在归纳实验结果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______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5)如果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当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应从______(选填“光屏”或“烛焰”)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6)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7)为进一步找出凸透镜成像实像时,像距、物距及成像大小之间的关系,某同学用焦距f=10厘米的凸透镜和3厘长的发光管,进行多次实验,测得物距、像距和成像的大小,填入下表中.
表:
(A) 分析表中______的数据可知,同一凸透镜成像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B) 分析表中第二列和第四列的数据,凸透镜成像实像时,光屏上成像长度和物距之间的关系,可得出初步结论是:______.
(C) 该同学还想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实像时,成像大小与凸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除了能完成上面实验的器材之外,还需要增加的实验器材是______,测量时,所预设的数据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1)在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______.
(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A是光具座,B是光屏,C是蜡烛,D是凸透镜.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3)当调整好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后,要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______.
(4)在归纳实验结果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______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5)如果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当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应从______(选填“光屏”或“烛焰”)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6)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7)为进一步找出凸透镜成像实像时,像距、物距及成像大小之间的关系,某同学用焦距f=10厘米的凸透镜和3厘长的发光管,进行多次实验,测得物距、像距和成像的大小,填入下表中.
表:
实验次数 | 物距u(厘米) | 像距v(厘米) | 光屏上成像长度(厘米) |
1 | 12 | 60.0 | 15.0 |
2 | 15 | 30.0 | 6 |
3 | 30 | 15 | 1.5 |
4 | 35 | 14 | 1.2 |
(B) 分析表中第二列和第四列的数据,凸透镜成像实像时,光屏上成像长度和物距之间的关系,可得出初步结论是:______.
(C) 该同学还想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实像时,成像大小与凸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除了能完成上面实验的器材之外,还需要增加的实验器材是______,测量时,所预设的数据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