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有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比是2:1,吸收的热量比是4:3,升高的温度比是2:3,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是(  )
分析:已知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之比,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根据公式Q=cm△t即可求出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
解答:解:
∵Q=cm△t,
∴c=
Q
m△t

c
c
=
Q
mt
Q
mt
=
Q
Q
×
m
m
×
t
t
=
4
3
×
1
2
×
3
2
=1: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量公式的掌握和运用,代入比值时要细心,防止因颠倒出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09?普陀区一模)小明和小华去某古镇旅游时发现,小店在卖米酒和卖酱油时都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但是大小各有不一,如图所示.

①小明和小华根据上述事实提出猜想.猜想一: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猜想二: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你认为他们提出“猜想二”的依据是
称量相同的质量,米酒筒比酱油筒大
称量相同的质量,米酒筒比酱油筒大

②回来后,他们为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选择了天平、量筒、烧杯,以及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小明用量筒量取不同体积的甲液体,分别倒入烧杯中,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时的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小华选用乙液体重复上述实验,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的第二和第三列中,他们还分别计算了表一、表二中的液体体积和质量的变化量,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第四和第五列中.

表一  甲液体
实验 序号 液体体积
(厘米3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克)
液体体积的增加量
(厘米3
液体质量的增加量
(克)
1 V1=10 m1=30
2 V2=15 m2=35 V2-V1=5 m2-m1=5
3 V3=30 m3=50 V3-V2=15 m3-m2=15
表二  乙液体
实验序号 液体体积
(厘米3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克)
液体体积的增加量
(厘米3
液体质量的增加量
(克)
4 V4=10 m4=28
5 V5=15 m5=32 V5-V4=5 m5-m4=4
6 V6=30 m6=44 V6-V5=15 m6-m5=12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第二和第三列,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随液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随液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④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
表一或表二的最后两列,同种液体,液体质量的增加量与它体积的增大量的比值是个定值
表一或表二的最后两列,同种液体,液体质量的增加量与它体积的增大量的比值是个定值

(b)分析比较
表一和表二的最后两列,不同液体,液体质量的增加量与它体积的增大量的比值是不同的
表一和表二的最后两列,不同液体,液体质量的增加量与它体积的增大量的比值是不同的

⑤本实验所用的烧杯质量是
20
20
克.
(2012?陕西)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小蕊和小昌同学想探究磁体对回形针的吸引力的大小与放入它们之间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参与探究并解决一些问题.
(1)如图1,保持磁体和纸片间的距离一定,在纸片上放入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比较纸片下面能吸附的回形针数量,显示磁体对回形针吸引力的大小.
回形针的放置有图2中的甲、乙两种方法,依据
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
的原理,回形针在磁场中某点受到的吸引力等于它的重力,应选择图2中
的方法.
(2)选择正确的方法后,他们在纸片上分别放入形状、面积和厚度相同,材料不同的铁板、铝板等,观察能吸引的回形针个数,多次实验后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磁体与纸片之间放入的物体 不放物体 铁板 镍板 铝板 陶瓷板 玻璃板 塑料板
吸引回形针数量/个    4   1   1   3    3    3    3
①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放入铁板或镍板,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较少
较少
,说明铁板和镍板对吸引力的影响
较大
较大
,即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
②铁、镍、铝都是导体,而铝对磁性屏蔽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
铝不能被磁化
铝不能被磁化

③铝是导体.陶瓷、玻璃和塑料是绝缘体,从表中数据知道,它们对吸引力影响效果相同.据此,你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磁体屏蔽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磁体屏蔽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3)他们在纸片上分别放入形状和
厚度
厚度
相同、面积不同的铁板.发现铁板面积越大,吸住的回形针数量越少.
(4)日常生恬中,磁卡常受外界磁场影响出现消磁现象.请你根据含有铁、镍的物体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的性质,再写出一种保护磁卡磁性的方法:
磁卡放入铁盒中
磁卡放入铁盒中

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小蕊和小昌同学想探究磁体对回形针的吸引力的大小与放入它们之间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参与探究并解决一些问题.
(1)如图1,保持磁体和纸片间的距离一定,在纸片上放入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比较纸片下面能吸附的回形针数量,显示磁体对回形针吸引力的大小.
回形针的放置有图2中的甲、乙两种方法,依据   的原理,回形针在磁场中某点受到的吸引力等于它的重力,应选择图2中  的方法.
(2)选择正确的方法后,他们在纸片上分别放入形状、面积和厚度相同,材料不同的铁板、铝板等,观察能吸引的回形针个数,多次实验后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磁体与纸片之间放入的物体
不放物体
铁板
镍板
铝板
陶瓷板
玻璃板
塑料板
吸引回形针数量/个
   4
  1
  1
  3
   3
   3
   3
②铁、镍、铝都是导体,而铝对磁性屏蔽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   
③铝是导体.陶瓷、玻璃和塑料是绝缘体,从表中数据知道,它们对吸引力影响效果相同.据此,你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3)他们在纸片上分别放入形状和   相同、面积不同的铁板.发现铁板面积越大,吸住的回形针数量越少.
(4)日常生恬中,磁卡常受外界磁场影响出现消磁现象.请你根据含有铁、镍的物体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的性质,再写出一种保护磁卡磁性的方法:    

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小蕊和小昌同学想探究磁体对铁钉的吸引力的大小与放入它们之间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参与探究并解决一些问题。

(1)如图,保持磁体和纸片间的距离一定,在纸片上放入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比较纸片下面能吸附的铁钉数量,显示磁体对铁钉吸引力的大小。
铁钉的放置有图中的甲、乙两种方法,依据          的原理,铁钉在磁场中某点受到的吸引力等于它的重力,应选择图中          的方法。
(2)选择正确的方法后,他们在纸片上分别放入形状、面积和厚度相同、材料不同的铁板、铝板等,观察能吸引的铁钉个数,多次实验后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磁体与纸片之间放入的物体
不放
物体
铁板
镍板
铝板
陶瓷板
玻璃板
塑料板
吸引铁钉数量/个
4
1
1
3
3
3
3
①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放入铁板或镍板,吸引铁钉的数量较少,说明铁板和镍板对吸引力的影响        ,即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
②铁、镍、铝都是导体,而铝对磁性屏蔽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          
③铝是导体,陶瓷、玻璃和塑料是绝缘体,从表中数据知道,它们对吸引力影响效果相同。据此,你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3)他们在纸片上分别放入形状和         相同、面积不同的铁板,发现铁板面积越大,吸住的铁钉数量越少。
(4)日常生活中,磁卡常受外界磁场影响出现消磁现象。请你根据含有铁、镍的物体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的性质,再写出一种保护磁卡磁性的方法:                          
                                     

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小蕊和小昌同学想探究磁体对铁钉的吸引力的大小与放入它们之间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参与探究并解决一些问题。

(1)如图,保持磁体和纸片间的距离一定,在纸片上放入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比较纸片下面能吸附的铁钉数量,显示磁体对铁钉吸引力的大小。

铁钉的放置有图中的甲、乙两种方法,依据          的原理,铁钉在磁场中某点受到的吸引力等于它的重力,应选择图中          的方法。

(2)选择正确的方法后,他们在纸片上分别放入形状、面积和厚度相同、材料不同的铁板、铝板等,观察能吸引的铁钉个数,多次实验后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磁体与纸片之间放入的物体

不放

物体

铁板

镍板

铝板

陶瓷板

玻璃板

塑料板

吸引铁钉数量/个

4

1

1

3

3

3

3

①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放入铁板或镍板,吸引铁钉的数量较少,说明铁板和镍板对吸引力的影响        ,即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

②铁、镍、铝都是导体,而铝对磁性屏蔽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          

③铝是导体,陶瓷、玻璃和塑料是绝缘体,从表中数据知道,它们对吸引力影响效果相同。据此,你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3)他们在纸片上分别放入形状和         相同、面积不同的铁板,发现铁板面积越大,吸住的铁钉数量越少。

(4)日常生活中,磁卡常受外界磁场影响出现消磁现象。请你根据含有铁、镍的物体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的性质,再写出一种保护磁卡磁性的方法: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