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_______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m.
光线与平面夹角是300,则反射角是____,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__________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_______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小风矫正了近视眼后看书轻松多了,心想也该帮爷爷矫正老花眼,下图中是用来表示老花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cm。
(2)如图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_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
(4)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___。
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B. 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C. 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D. 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C. 任何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都能会聚于一点
D. 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小明在测量小石块密度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把待测石块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横梁平衡,记下石块的质量m;
④将石块用细线拴住后,慢慢浸没到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
⑤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ρ。
(1)请指出以上设计中缺少的两个重要步骤和某个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要求详细叙述操作过程并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加注字母______________。
(2)用测得的物理量字母表示该金属块的密度ρ=________ 。
(3)如果石块具有吸水性,则按小明的方法测出的石块密度将________ (填“偏大”、“偏小”、“不变”)。
(4)要减小由于石块的吸水性引起的偏差,怎么办?请设计一种方法__________ 。
如图,2010年10月1日我国发射了嫦娥二号卫星,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 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B. 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C. 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D. 熔化放热,汽化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