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在水平桌面上,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2)小明将A蜡烛放在离玻璃板10cm的位置上,B蜡烛应与A相距
(3)小明拿掉B蜡烛,在原来B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A蜡烛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暗
较暗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虚像的位置
虚像的位置
.(2)小明将A蜡烛放在离玻璃板10cm的位置上,B蜡烛应与A相距
20
20
cm处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相等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相等
;(3)小明拿掉B蜡烛,在原来B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A蜡烛
不能
不能
(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说明平面镜成虚
虚
(虚/实)像;(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B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
分析:(1)①成像的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
②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成像物体的像和镜后和像对比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根据像物等距可判断蜡烛B应放置的位置;然后可知物像的关系,以及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②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成像物体的像和镜后和像对比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根据像物等距可判断蜡烛B应放置的位置;然后可知物像的关系,以及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解答:解:(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2)A蜡烛放在离玻璃板10cm的位置上,此时B蜡烛距平面镜的距离s′=10cm,则B蜡烛应与A相距20cm处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发现:物像大小相同;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白纸板,白纸板上不能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1)较暗;虚像的位置;(2)20;相等;相等;(3)不能;虚;(4)B.
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2)A蜡烛放在离玻璃板10cm的位置上,此时B蜡烛距平面镜的距离s′=10cm,则B蜡烛应与A相距20cm处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发现:物像大小相同;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白纸板,白纸板上不能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1)较暗;虚像的位置;(2)20;相等;相等;(3)不能;虚;(4)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一定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大小相等,左右互换,属于常见的考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