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3?白下区一模)(1)“猴子捞月”的故事家喻户晓,小猴子看见月亮之后惊呼“月亮掉水里了”,惹得众猴子争相捞月.如图甲所示,小猴子的眼睛用点A表示,小猴子看见的水中“月亮”,用点B表示,请你画出小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图,要求画出“月亮”的位置(用点C表示),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请在图乙中画出作用在A点最省力的力F的方向,并标出力F的力臂.
(3)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如图丙所示,标出通电螺线管此时的“N”极.
分析:(1)由于光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月亮和在水中形成的像关于水面对称.据此画出月亮的位置,连接像与小猴子的眼睛确定入射点,即可完成光路.
(2)使用杠杆时,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因此只需找出使动力臂最大的动力作用点,然后作动力臂的垂线即可.
(3)安培定则内容为: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为螺线管N极方向;故由电流的方向结合右手螺旋定则可判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解答:解: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对称),做出月亮的真实位置C,连接像B与小猴子的眼睛A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再连接C和入射点O即为入射光线CO,AO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作用在A点的力与杠杆垂直时,动力臂最大,动力最小、最省力,方向垂直向下;从支点O做F1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动力臂L1,如图所示:

(3)电流由右侧流入,故四指从电流流入的方向去握住螺线管,此时会发现大拇指指向该螺线管的左边,故该螺线管的左边是N极,其右边是S极;
如图所示:
点评:(1)考查的是我们对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这是我们光现象中的重点,是中考时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2)考查了力臂的画法,同时也考查了最小力的确定.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要使杠杆上的力最小,必须使该力的力臂最大,而力臂最大时力的作用点一般离杠杆的支点最远,所以在杠杆上找到离杠杆支点最远的点即力的作用点,这两点的连线就是最长的力臂,过力的作用点作垂线就是最小的力.
(3)对于一个通电螺线管,只要知道电流的方向、线圈的绕法、螺旋管的N、S极这三个因素中的任意两个,我们就可以据安培定则判断出另一个.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3?白下区一模)阅读短文后完成思考题
荡 秋 千
荡秋千是一项古老的休闲体育运动,荡秋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荡秋千的人坐在踏板上,由另外的人推或拉,即《荆楚岁时记》上说的“推引之”,也就是秋千在来回摆动到一定的位置,有人顺着秋千的运动方向推或拉一把,这样秋千就荡得越来越高.但是这种方法大多对于比较小的孩子适用.另一种荡秋千的方法就像王建诗中说的那样,觉得“旁人送上那足贵”.她们不满足于当由别人“推引”的“士女”,而要自己荡起来.“争胜难为休”,而且要荡得越来越高,直到“回回若与高树齐”才心满意足.人把秋千越荡越高,似乎说明了机械能是不守恒的而且是不断增加的.那么这个机械能的增量到底是来自何处的呢?
让我们来模拟、探究一下第二种荡秋千方法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如图,在支架上拴两根绳子,下面系一块木板,再在木板上凿一个小孔,然后再用一根细绳穿过木板,一端系一个大砝码,代替荡秋千的人,另一端通过装在支架上方的小孔,用手拉住.假如拉住系在砝码的绳子上的手不动,让秋千摆动起来,那么摆动几次以后秋千就渐渐地摆不动了.假如秋千摆动以后,我们这样来控制砝码的运动:当秋千经过最低点并且开始升高时,用力拉细绳的一端,使砝码上升一小段距离;当秋千到达最高点并开始向下摆动的时候,把细绳放松,让砝码下降一小段距离.这样反复进行,秋千的摆动幅度就不再减小,而是逐渐增大,越摆越大了.
阅读短文后请思考:
(1)如果拉住系在砝码的绳子上的手不动,让秋千摆动起来,当秋千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在最高点时,如果秋千和砝码受到的力全部消失,那么,砝码会
静止
静止

(2)如果人站在秋千上,不靠外力做功,要让秋千越荡越高,那么荡秋千的人应在秋千运动到最低点时
站起来,使重心升高
站起来,使重心升高
,到了最高点后
蹲下来,使重心降低
蹲下来,使重心降低
,以后重复上面的动作,即秋千越荡越高.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