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在动滑轮下面挂上重物,并分别记下重物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______拉弹簧测力计,使重物上升一段距离,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他们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下图:(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______(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
物理量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钩码重G(N) | 4 | 4 | 6 |
钩码上升高度h(m) | 0.1 | 0.1 | 0.1 |
绳端拉力F(N) | 1.8 | 1.4 | 2.4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3 | 0.5 | 0.3 |
机械效率η | 74% |
(3)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
(4)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分析:利用二力的平衡,只有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拉力的大小;
(1)根据表格中实验1的钩码上升高度和绳端移动距离,利用S=nh得出n的数值,结合滑轮组即可选择.
(2)根据W有=Gh求出有用功,W总=Fs求出总功,利用机械效率公式分别求出实验1和实验2的机械效率.
(3)比较实验1和2的条件和机械效率大小,可得出动滑轮个数多少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4)比较实验1和3的条件和机械效率大小,可得出提升物体的重力大小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解答:解:根据二力平衡知,只有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拉力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实验1中,S=0.3m,h=0.m,
所以n===3,故实验1是用甲图做的实验.
(2)实验2:机械效率η2===≈57%;
实验3:机械效率η3===≈83%,故表格如下:
(3)实验1和2中,提升重物相同,距离相同,只是滑轮组不同,尤其是动滑轮的个数不同,实验2的机械效率低于实验1,因此可得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4)实验1和3中,滑轮组相同,实验3提升的重物大于实验1,机械效率也更高,说明: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匀速;(1)甲;(2)如上表所示;(3)越低;(4)提升的物体越重.
点评:在此实验中,对滑轮组的分析、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是实验的基础,同时,实验中分别探究了机械效率高低与动滑轮个数、提升物体重力等多个量的关系,因此,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也十分关键.
(1)根据表格中实验1的钩码上升高度和绳端移动距离,利用S=nh得出n的数值,结合滑轮组即可选择.
(2)根据W有=Gh求出有用功,W总=Fs求出总功,利用机械效率公式分别求出实验1和实验2的机械效率.
(3)比较实验1和2的条件和机械效率大小,可得出动滑轮个数多少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4)比较实验1和3的条件和机械效率大小,可得出提升物体的重力大小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解答:解:根据二力平衡知,只有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拉力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实验1中,S=0.3m,h=0.m,
所以n===3,故实验1是用甲图做的实验.
(2)实验2:机械效率η2===≈57%;
实验3:机械效率η3===≈83%,故表格如下:
物理量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钩码重G(N) | 4 | 4 | 6 |
钩码上升高度h(m) | 0.1 | 0.1 | 0.1 |
绳端拉力F(N) | 1.8 | 1.4 | 2.4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3 | 0.5 | 0.3 |
机械效率η | 74% | 57% | 83% |
(4)实验1和3中,滑轮组相同,实验3提升的重物大于实验1,机械效率也更高,说明: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匀速;(1)甲;(2)如上表所示;(3)越低;(4)提升的物体越重.
点评:在此实验中,对滑轮组的分析、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是实验的基础,同时,实验中分别探究了机械效率高低与动滑轮个数、提升物体重力等多个量的关系,因此,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也十分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