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7、下面是某同学拟出的一份实验报告,请完成下列表中空缺的问题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107/33/ecec230b.png)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107/33/ecec230b.png)
实验记录 | a处的电流Ia/A | b处的电流Ib/A | c处的电流Ic/A |
0.3A | 0.7A | ||
实验讨论与交流 | 略 | ||
实验结论 |
分析:(1)本实验研究的是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根据实验电路图确定选择的实验器材;
(2)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时,与被测量的电路串联,并且注意量程和正负接线柱;
(3)电流表读数时,要看清选择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
(4)从a、b、c三处电流大小关系上,得出实验的结论.
(2)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时,与被测量的电路串联,并且注意量程和正负接线柱;
(3)电流表读数时,要看清选择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
(4)从a、b、c三处电流大小关系上,得出实验的结论.
解答:解:(1)研究并联电路电流,根据实验电路图,需要电源、两只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流表这些实验器材;
(2)连接实物电路,按照电路图的电流路径,从电源的正极开始连起,直到电源负极,从记录的结果可以确定,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就行,测a处的电流,与灯L1串联,如下图;
(3)图中电流表选择的是0~0.6A量程,对应的分度值是0.02A,指针正好指在0.4A处,因此电流读数为0.4A;
(4)分析实验数据发现,C点的电流等于a点和b点电流的和,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故答案为:
(1)仪器:电源、灯泡、开关、电流表、导线;
(2)实物连接见下图: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107/35/be528bcb.png)
(3)0.4;
(4)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连接实物电路,按照电路图的电流路径,从电源的正极开始连起,直到电源负极,从记录的结果可以确定,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就行,测a处的电流,与灯L1串联,如下图;
(3)图中电流表选择的是0~0.6A量程,对应的分度值是0.02A,指针正好指在0.4A处,因此电流读数为0.4A;
(4)分析实验数据发现,C点的电流等于a点和b点电流的和,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故答案为:
(1)仪器:电源、灯泡、开关、电流表、导线;
(2)实物连接见下图: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107/35/be528bcb.png)
(3)0.4;
(4)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点评:(1)实物电路连接过程中,注意电表的量程选择和正负接线柱,这是学生失分比较多的地方;
(2)实际上这位同学只测量了一组数据,没有普遍性,应换用不同规格灯泡多次测量.
(2)实际上这位同学只测量了一组数据,没有普遍性,应换用不同规格灯泡多次测量.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分)下面是某同学拟出的一份实验报告,请完成下列表中空缺的问题
实 验 报 告 | |||
实验目的 |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 ||
实验仪器 | | ||
实验电路图 | ![]() ![]() | ||
实验步骤 | ①按照电路图,先把电流表连接在电路的a处,请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图中的实物(笔划线不能交叉).闭合开关,测a处的电流;![]() 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如图16所 示的位置,请将其读数填在记录表 中. ③最后将电流表接在c处,测c处电流; | ||
实验记录 | a处的电流I a/A | b处的电流I b/A | c处的电流I c/A |
0.3A | | 0.7A | |
实验结论 | |
(12分)下面是某同学拟出的一份实验报告,请完成下列表中空缺的问题
实 验 报 告 | |||
实验目的 |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 ||
实验仪器 | | ||
实验电路图 | ![]() ![]() | ||
实验步骤 | ①按照电路图,先把电流表连接在电路的a处,请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图中的实物(笔划线不能交叉).闭合开关,测a处的电流;![]() 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如图所 示的位置,请将其读数填在记录表 中. ③最后将电流表接在c处,测c处电流; | ||
实验记录 | a处的电流I a/A | b处的电流I b/A | c处的电流I c/A |
0.3A | | 0.7A | |
实验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