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冬天气温在0℃以下时,裸露的自来水管常会被冻裂,这是由于


  1. A.
    气温降低后,水管的容积收缩,盛不下管内的水
  2. B.
    水在4℃时密度最大,气温降低后管中水的体积反而膨胀
  3. C.
    管中水结冰后不能流动,而相同质量的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
  4. D.
    气温降低后,水管收缩受阻而产生的破坏作用
C
分析:冬天温度达到水的凝固点时水就会结冰,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减小,所以体积会变大.
解答:冬天气温在0℃以下时,裸露的自来水管里面的水不能流动,自来水结冰时,因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减小,所以体积会变大;导致水管被冰撑坏.
故选C.
点评:解决此题型的关键是知道水结冰前后质量不变,但由于密度改变导致体积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初冬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在地面或树木、植物的枝叶上出现小晶体(如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霜了”.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人们就说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于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请你回答:
(1)霜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凝华
凝华

(2)请你根据短文,说明“霜”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第一,气温在0℃以下;第二,空气湿润(空气中有水蒸气)
第一,气温在0℃以下;第二,空气湿润(空气中有水蒸气)

(3)文中谈到:初冬的夜晚,在地面或树木、植物的枝叶上出现小晶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霜了”,意思是说“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种说法科学吗?为什么?
不科学. 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即“霜”.“霜”不是从天上直接掉下来的,人们常说的“下霜了”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不科学. 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即“霜”.“霜”不是从天上直接掉下来的,人们常说的“下霜了”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