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23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②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24),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
③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性质 |
1 | 30 | 15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2 | 25 | 16.7 | |
3 | 20 | 20 | 倒立、等大的实像 |
4 | 15 | 30 | 倒立、放大的实像 |
5 | 5 | | 正立、放大的虚像 |
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________;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http://thumb.zyjl.cn/pic5/upload/201303/51d69bb430926.png)
(2)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玻璃板后放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________的关系;用直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目的是探究________的关系.
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距为25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光屏应远离凸透镜.
(2)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用直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目的是探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故答案为:(1)10;同一高度;光屏的中央;倒立、缩小的实像;远离;
(2)大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分析:(1)根据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定义进行判断.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是为了比较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
点评:(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凸透镜的焦点、焦距、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的重要知识点,一定要掌握.
(2)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明确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结论,以及结论的应用.
涓€棰樹竴棰樻壘绛旀瑙f瀽澶參浜�
涓嬭浇浣滀笟绮剧伒鐩存帴鏌ョ湅鏁翠功绛旀瑙f瀽绔嬪嵆涓嬭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