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台球比赛中,选手推动球杆撞击白球,白球发生运动后碰撞其它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水平桌面滚动的球受到了重力,重力对它做了功
B. 桌面对球的支持力做了功
C. 手推动球杆前进时,手对球杆做了功
D. 白球撞击黑球后没有静止,是因为人的手还在对白球做功
【答案】C
【解析】
在水平桌面滚动的球受到的重力与小球运动的方向垂直,所以,重力对小球不做功,故A错误;
由于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小球的运动方向垂直,所以,支持力对小球不做功,故B错误;
手推动球杆前进时,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所以手对球杆的推力对球做了功,故C正确;
白球撞击黑球后没有静止,此时手对白球没有力的作用,而白球继续运动,则是由于白球具有惯性,故D错误。
【题目】在观察如图小球摆动时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中,小明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时间似乎都相同,他产生了猜想,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
①可能跟小球的质量m有关;
②可能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
③可能跟小球移开的距离s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在竖起的木板上画出方格,用瓶子代替小球,并在瓶内装大米来改变质量,则:
(1)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和计时器外,还需要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瓶子在摆动过程中,受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瓶子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瓶子的机械能总量逐渐减小
C.绳的拉力对瓶子做了功 D.瓶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
(3)在测出不同条件下,瓶子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表中的数据,则:为了研究t与L关系,应选择序号为__________ 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 ;
序号 | 质量m/g | 移开距离s/格 | 悬线长度L/格 | 来回时间t/s |
1 | 20 | 3 | 12 | 2.1 |
2 | 40 | 3 | 12 | 2.1 |
3 | 60 | 3 | 12 | 2.1 |
4 | 60 | 2 | 12 | 2.1 |
5 | 60 | 1 | 12 | 2.1 |
6 | 60 | 3 | 9 | 1.9 |
7 | 60 | 3 | 6 | 1.5 |
(4)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t与________、_________无关.
(5)实验中发现,瓶子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帮他想个更准确的测量方法________.
【题目】电子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下面摘录了电子天平使用说明书中的部分段落,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a.去皮 | b.校准:当首次使用新购进的天平、存放时间较长、位置移动或环境变化时,都必须对天平进行较准。 | ||
将容器放在天平上; | |||
显示质量; | 先按去皮键,天平显示0.00g; 显示器出现CAL-200闪烁; 在秤盘上放“200g”校准砝码,等待几秒后显示“200.00g”,校准结束。 | ||
点击去皮键,示数清零; | |||
倒入液体,直接显示液体质量; | |||
容器和液体全部撤去,显示负值。 |
①小明在实验室调配盐水,他按照以下顺序操作:(a)清零;(b)将烧杯放置在天平托盘上,示数为32克;(c)按去皮键;(d)放入盐,天平示数为12克;(e)按去皮键;(f)倒入清水,天平示数为120克。则所配置的盐水总质量为________克。
城市 | 重力与质量的比例系数g(牛/千克) |
北京 | 9.802 |
上海 | 9.796 |
广州 | 9.783 |
②根据右表的数据,你认为“位置移动时,为获得精确测量,必须对天平进行校准”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如果某一石块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为150克,(牛千克)将其和电子天平起运往月球,在月球上电子天平再次校准后,使用该电子天平测得石块的质量比在地球上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题目】物理兴趣小组同学在总结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同样器材可以完成多个实验.于是他们选取如下实验器材,电源一组、开关、电流表、多个10Ω和30Ω的电热丝、滑动变阻器、玻璃瓶、导线、煤油和水若干.
探究实验一:探究不同液体吸热能力.
(1)将电热丝包裹绝缘外壳后串联入电路,完成实验电路,所选电热丝R=_________R乙.甲乙烧瓶中应装入_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实验记录数据,并绘制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可以看出甲容器中装的是_________.
(2)此实验中用_________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探究实验二:探究不同电热丝发热能力.
甲、乙两瓶中装入100g煤油,瓶内各安装一根电阻丝.两瓶中各插入了一支温度计.在测量两瓶煤油的温度后,闭合开关,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电流/A | 通电时间/min | 电阻/Ω | 初温/℃ | 末温/℃ | ||
第一次 | 甲 | 0.6 | 20 | 10 | 20 | 37 |
乙 | 0.6 | 20 | 30 | 20 | 63 | |
第二次 | 甲 | 0.6 | 30 | 10 | 20 | 44 |
乙 | 0.6 | 30 | 30 | 20 |
(3)此实验中用此实验中用_________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分析表中第一次甲、乙数据,可得出:在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_________越大,导体发热越多.
(5)有同学提出,煤油吸收的热量不一定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经小组讨论后一致认为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并且提出在不同的加热过程中,加热效率很可能不同.请你计算第一次实验中甲的加热效率为_________.
(6)综合分析各组数据,发现加热效率都不相同.你认为影响此次实验加热效率的因素主要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