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所示,小物块沿不光滑的斜面由A点加速下滑至B点,然后沿粗糙水平面由B点至C点,再从C点水平抛出到达斜面底端的D点。AB段和CD段的竖直高度相同,不计空气阻力。小物块在水平面BC上滑行时受到_____个力的作用;如果小物块由A下滑到B动能增加量为△E1,由C下落到D动能增加量为△E2,则△E1_____△E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
【答案】3 小于 小物块由A下滑到B的过程中,重物克服摩擦做功,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
【解析】
由题知,BC水平面是粗糙的,小物块在水平面BC上滑行时,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共受到3个力的作用;小物块由A下滑到B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物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同时由于受到摩擦力,重物克服摩擦做功,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该过程重力势能的减小值等于动能增加量△E1加上转化成的内能;由C下落到D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物块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该过程重力势能的减小值等于动能增加量△E2;因为AB段和CD段的竖直高度相同,两个过程重力势能减小值相同,所以△E1小于△E2。
【题目】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干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小灯泡(2.5V)、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下图的电路补充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滑,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________)
(2)同学们测完待测电阻的阻值后,又利用桌上的器材完成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值。教师从全班8个小组中,选取了三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记录,编号依次为一、二、三组。
实验序号 | 定值电阻R2 | ||
电流I/A | 电压U/V | 电阻R/Ω | |
1 | 0.30 | 1.50 | 5.00 |
2 | 0.39 | 2.00 | 5.12 |
3 | 0.50 | 2.50 | 5.00 |
4 | 0.59 | 3.00 | 5.08 |
电阻平均值/Ω | 5.05 |
一组实验记录表:二组实验记录表:
实验序号 | 定值电阻R1 | ||
电流I/A | 电压U/V | 电阻R/Ω | |
1 | 0.09 | 1.1 | 12.2 |
2 | 0.15 | 1.8 | 12.0 |
3 | 0.19 | 2.5 | 12.1 |
电阻平均值/Ω | 12.1 |
三组实验记录表:
实验序号 | 小灯泡R3 | ||
电流I/A | 电压U/V | 电阻R/Ω | |
1 | 0.10 | 0.50 | 5.0 |
2 | 0.16 | 1.00 | 6.3 |
3 | 0.20 | 1.50 | 7.5 |
4 | 0.23 | 2.00 | 8.7 |
5 | 0.25 | 2.50 | 10.0 |
6 | 0.27 | 3.00 | 1.1 |
小灯泡平均电阻值/Ω | 8.1 |
小组内合作交流后,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结论:_____。
(3)通过组际间的深入交流,发现正常发光的小灯泡的电阻不应为8.1Ω,正确数值为_____,简单阐述理由_____。
【题目】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请根据图甲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答题卡中图示实物连接成完整电路(导线不允许交叉);
(________)
(2)在图乙中,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_____(选填“A”或“B”)端;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A.电流表坏了B.滑动变阻器短路 C.电阻处接触不良D.电阻短路
(4)排除电路故障进行实验,多次改变R的阻值,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示数保持不变,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其中第5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_____;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阻R/Ω | 5 | 10 | 15 | 20 | 25 |
电流I/A | 0.6 | 0.3 | 0.2 | 0.15 |
(5)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实验结论:_____;
(6)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时也采用了这个方法,即: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时,就应该控制_____ 和电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