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2•滨海县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AB=9,AD=3
,点P是边BC上的动点(点P不与点B、点C重合),过点P作直线PQ∥BD,交CD边于Q点,再把△PQC沿着动直线PQ对折,点C的对应点是R点,设CP的长度为x,△PQR与矩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1)求∠CQP的度数;
(2)当x取何值时,点R落在矩形ABCD的边AB上?
(3)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 |
(1)求∠CQP的度数;
(2)当x取何值时,点R落在矩形ABCD的边AB上?
(3)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1)由于PQ与BD平行,∠CQP=∠CDB,因此只需求出∠CDB的度数即可.可在直角三角形ABD中,根据AB,AD的长求出∠ABD的度数,由∠CQP=∠CDB=∠ABD即可得出∠CQP的度数;
(2)当R在AB上时,三角形PBR为直角三角形,且∠BPR=60°(可由(1)的结论得出),根据折叠的性质PR=CP=x,然后用x表示出BP的长,在直角三角形可根据∠RPB的余弦值得出关于x的方程即可求出x的值;
(3)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R在AB或矩形ABCD的内部时,重合部分是三角形PQR,那么重合部分的面积可通过求三角形CQP的面积来得出,在直角三角形CQP中,已知了∠CQP的度数,可用CP即x的值表示出CQ的长,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得出y,x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R在矩形ABCD的外部时,重合部分是个四边形的面积,如果设RQ,RP与AB的交点分别为E、F,那么重合部分就是四边形EFPQ,它的面积=△CQR的面积-△REF的面积.△CQR的面积在一已经得出,关键是求△REF的面积,首先要求出的是两条直角边RE,RF的表达式,可在直角三角形PBF中用一的方法求PF的长,即可通过RP-PF得出RF的长;在直角三角形REF中,∠RFE=∠PFB=30°,可用其正切值表示出RE的长,然后可通过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得出三角形REF的面积.进而得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R在AB上时,三角形PBR为直角三角形,且∠BPR=60°(可由(1)的结论得出),根据折叠的性质PR=CP=x,然后用x表示出BP的长,在直角三角形可根据∠RPB的余弦值得出关于x的方程即可求出x的值;
(3)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R在AB或矩形ABCD的内部时,重合部分是三角形PQR,那么重合部分的面积可通过求三角形CQP的面积来得出,在直角三角形CQP中,已知了∠CQP的度数,可用CP即x的值表示出CQ的长,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得出y,x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R在矩形ABCD的外部时,重合部分是个四边形的面积,如果设RQ,RP与AB的交点分别为E、F,那么重合部分就是四边形EFPQ,它的面积=△CQR的面积-△REF的面积.△CQR的面积在一已经得出,关键是求△REF的面积,首先要求出的是两条直角边RE,RF的表达式,可在直角三角形PBF中用一的方法求PF的长,即可通过RP-PF得出RF的长;在直角三角形REF中,∠RFE=∠PFB=30°,可用其正切值表示出RE的长,然后可通过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得出三角形REF的面积.进而得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
解答:解:(1)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AD=BC.
又∵AB=9,AD=3
,∠C=90°,
∴CD=9,BC=3
.
∴tan∠CDB=
=
,
∴∠CDB=30°.
∵PQ∥BD,
∴∠CQP=∠CDB=30°;
(2)如备用图1,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RPQ≌△CPQ,
∴∠RPQ=∠CPQ,RP=CP.
由(1)知∠CQP=30°,
∴∠RPQ=∠CPQ=60°,
∴∠RPB=60°,
∴RP=2BP.
∵CP=x,
∴PR=x,PB=3
-x.
在△RPB中,根据题意得:2(3
-x)=x,
解这个方程得:x=2
;
(3)①当点R在矩形ABCD的内部或AB边上时,
0<x≤2
,S△CPQ=
×CP×CQ=
x•
x=
x2,
∵△RPQ≌△CPQ,
∴当0<x≤2
时,y=
x2
②当R在矩形ABCD的外部时(如备用图2),2
<x<3
,
在Rt△PFB中,
∵∠RPB=60°,
∴PF=2BP=2(3
-x),
又∵RP=CP=x,
∴RF=RP-PF=3x-6
,
在Rt△ERF中,
∵∠EFR=∠PFB=30°,
∴ER=
x-6.
∴S△ERF=
ER×FR=
x2-18x+18
,
∵y=S△RPQ-S△ERF,
∴当2
<x<3
时,y=-
x2+18x-18
.
综上所述,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
y=
.
∴AB=CD,AD=BC.
又∵AB=9,AD=3
3 |
∴CD=9,BC=3
3 |
∴tan∠CDB=
BC |
CD |
| ||
3 |
∴∠CDB=30°.
∵PQ∥BD,
∴∠CQP=∠CDB=30°;
(2)如备用图1,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RPQ≌△CPQ,
∴∠RPQ=∠CPQ,RP=CP.
由(1)知∠CQP=30°,
∴∠RPQ=∠CPQ=60°,
∴∠RPB=60°,
∴RP=2BP.
∵CP=x,
∴PR=x,PB=3
3 |
在△RPB中,根据题意得:2(3
3 |
解这个方程得:x=2
3 |
(3)①当点R在矩形ABCD的内部或AB边上时,
0<x≤2
3 |
1 |
2 |
1 |
2 |
3 |
| ||
2 |
∵△RPQ≌△CPQ,
∴当0<x≤2
3 |
| ||
2 |
②当R在矩形ABCD的外部时(如备用图2),2
3 |
3 |
在Rt△PFB中,
∵∠RPB=60°,
∴PF=2BP=2(3
3 |
又∵RP=CP=x,
∴RF=RP-PF=3x-6
3 |
在Rt△ERF中,
∵∠EFR=∠PFB=30°,
∴ER=
3 |
∴S△ERF=
1 |
2 |
3
| ||
2 |
3 |
∵y=S△RPQ-S△ERF,
∴当2
3 |
3 |
3 |
3 |
综上所述,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
y=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和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要注意的是(3)中要根据R点的不同位置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