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在一节40分钟的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随老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经过实验分析可知,学生的注意力指数y随时间x(分)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其中AB、BC分别为线段,CD为双曲线的一部分);(1)分别求出线段AB、BC和双曲线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开始上课后第5分钟时与第30分钟比较,何时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3)一道数学竞赛题,需要讲19分钟,为了效果较好,要求学生的注意力指数最低达到36,那么经过适当安排,老师能否在学生注意力达到所需的状态下讲解完这道题目?并说明理由.
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分别求出AB和CD的函数表达式即可;
(2)分别求第五分钟和第三十分钟的注意力指数,最后比较判断;
(3)分别求出注意力指数为36时的两个时间,再将两时间之差和19比较,大于19则能讲完,否则不能.
(2)分别求第五分钟和第三十分钟的注意力指数,最后比较判断;
(3)分别求出注意力指数为36时的两个时间,再将两时间之差和19比较,大于19则能讲完,否则不能.
解答:解:(1)设线段AB所在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1=k1x+20,
把B(10,40)代入得,k1=2,
∴y1=2x+20.(0≤x≤10)
设C、D所在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2=
,
把C(25,40)代入得,k2=1000,
∴y2=
(25≤x≤40);
(2)当x1=5时,y1=2×5+20=30,
当 x1=30时,y2=
=
,
∴y1<y2
∴第30分钟注意力更集中.
(3)令y1=36,
∴36=2x+20,
∴x1=8
令y2=36,
∴36=
,
∴x2=
≈27.8
∵27.8-8=19.8>19,
∴经过适当安排,老师能在学生注意力达到所需的状态下讲解完这道题目.
把B(10,40)代入得,k1=2,
∴y1=2x+20.(0≤x≤10)
设C、D所在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2=
k2 |
x |
把C(25,40)代入得,k2=1000,
∴y2=
1000 |
x |
(2)当x1=5时,y1=2×5+20=30,
当 x1=30时,y2=
1000 |
30 |
100 |
3 |
∴y1<y2
∴第30分钟注意力更集中.
(3)令y1=36,
∴36=2x+20,
∴x1=8
令y2=36,
∴36=
1000 |
x |
∴x2=
1000 |
36 |
∵27.8-8=19.8>19,
∴经过适当安排,老师能在学生注意力达到所需的状态下讲解完这道题目.
点评: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实际意义列出函数关系式,从实际意义中找到对应的变量的值,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自变量的值求算对应的函数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