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4,

(1)求k的值;

(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时x的取值范围;

(3)过原点O的另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y=(k>0)于P、Q两点(P点在第一象限),若由点A、P、B、Q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24,求点P的坐标.

【答案】(1) k=32 (2) x<﹣8或0<x<8 (3) P(﹣7+3 ,16+);或P(7+3,﹣16+

【解析】分析:(1)先将x=4代入正比例函数y=2x,可得出y=8,求得点A(4,8),再根据点AB关于原点对称,得出B点坐标,即可得出k的值;

(2)正比例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即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下方,根据图形可知在交点的右边正比例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

(3)由于双曲线是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图形,因此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应该是平行四边形,那么△POA的面积就应该是四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即56.可根据双曲线的解析式设出P点的坐标,然后表示出△POA的面积,由于△POA的面积为56,由此可得出关于P点横坐标的方程,即可求出P点的坐标.

详解:(1)∵点A在正比例函数y=2x上,

把x=4代入正比例函数y=2x,

解得y=8,点A(4,8),

把点A(4,8)代入反比例函数y=,得k=32,

(2)∵点A与B关于原点对称,

B点坐标为(﹣4,﹣8),

由交点坐标,根据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时x的取值范围,x<﹣8或0<x<8;

(3)∵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关于原点O的中心对称图形,

∴OP=OQ,OA=OB,

四边形APBQ是平行四边形,

SPOA=S平行四边形APBQ×=×224=56,

设点P的横坐标为m(m>0且m≠4),

得P(m, ),

过点P、A分别做x轴的垂线,垂足为E、F,

点P、A在双曲线上,

∴SPOE=SAOF=16,

若0<m<4,如图,

∵SPOE+S梯形PEFA=SPOA+SAOF

∴S梯形PEFA=SPOA=56.

(8+)(4﹣m)=56.

m1=﹣7+3,m2=﹣7﹣3(舍去),

P(﹣7+3,16+);

若m>4,如图,

∵SAOF+S梯形AFEP=SAOP+SPOE

∴S梯形PEFA=SPOA=56.

×(8+)(m﹣4)=56,

解得m1=7+3,m2=7﹣3(舍去),

P(7+3,﹣16+).

点P的坐标是P(﹣7+3,16+);或P(7+3,﹣16+).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反比例函数y=k的几何意义.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得三角形的面积.

型】解答
束】
23

【题目】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AD=9,ABC=70°,点E,F分别在线段AD,DC上(点E与点A,D不重合),且∠BEF=110°.

(1)求证:△ABE∽△DEF.

(2)当点EAD中点时,求DF的长;

(3)在线段AD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F点为CD的中点?若存在,求出AE的长度;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3)不存在,理由见解析

【解析】分析:1)由ADBC可求得∠A=D=110°,由三角形外角可求得∠AEB=DFE则可证得△ABE∽△DEF

2)当EAD中点时则可求得DE=AE=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关于DF的方程可求得DF的长

3)设AE=xDE=9x利用FCD的中点可得DF=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1AB=DC=AD=9ADBC∴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

∵∠ABC=70°,∴∠A=D=180°﹣70°=110°.

∵∠BEF=110°,∴∠AEB+∠BEF=D+∠DFE∴∠AEB=DFE∴△ABE∽△DEF

2 EAD的中点时AE=DE=

∵△ABE∽△DEF

==

DF=

3)不存在理由如下

FCD的中点DF=AE=xDE=9x同(2)可得==

整理可得x29x+=0

∴△=(﹣924×=﹣810

∴方程无实数根

∴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E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自相似图形

定义:若某个图形可分割为若干个都与它相似的图形,则称这个图形是自相似图形.例如:正方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AB、BC、CD、DA边的中点,连接EG,HF交于点O,易知分割成的四个四边形AEOH、EBFO、OFCG、HOGD均为正方形,且与原正方形相似,故正方形是自相似图形.

任务:

(1)图1中正方形ABCD分割成的四个小正方形中,每个正方形与原正方形的相似比为   

(2)如图2,已知ABC中,ACB=90°,AC=4,BC=3,小明发现ABC也是“自相似图形”,他的思路是:过点C作CDAB于点D,则CD将ABC分割成2个与它自己相似的小直角三角形.已知△ACD∽△ABC,则ACD与ABC的相似比为   

(3)现有一个矩形ABCD是自相似图形,其中长AD=a,宽AB=b(a>b).

请从下列A、B两题中任选一条作答:我选择   题.

A:①如图3﹣1,若将矩形ABCD纵向分割成两个全等矩形,且与原矩形都相似,则a=   (用含b的式子表示);

如图3﹣2若将矩形ABCD纵向分割成n个全等矩形,且与原矩形都相似,则a=   (用含n,b的式子表示);

B:①如图4﹣1,若将矩形ABCD先纵向分割出2个全等矩形,再将剩余的部分横向分割成3个全等矩形,且分割得到的矩形与原矩形都相似,则a=   (用含b的式子表示);

如图4﹣2,若将矩形ABCD先纵向分割出m个全等矩形,再将剩余的部分横向分割成n个全等矩形,且分割得到的矩形与原矩形都相似,则a=   (用含m,n,b的式子表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