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已知△ABC中,CA=CB,CD⊥AB于D点,点M为线段AC上一动点,线段MN交DC于点N,且∠BAC=2∠CMN,过点C作CE⊥MN交MN延长线于点E,交线段AB于点F,探索的值.
(1)若∠ACB=90°,点M与点A重合(如图1)时:①线段CE与E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②= ;
(2)在(1)的条件下,若点M不与点A重合(如图2),请猜想写出的值,并证明你的猜想
(3)若∠ACB≠90°,∠CAB=,其他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的值(用含有的式子表示)
【答案】(1)①CE=EF,② ;(2)=,理由见解析;(3)=.
【解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得出点E为CF的中点,从而得出答案;(2)、过点M作MQ//AB交CD于点P,交CF于点Q,根据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MPN和△CPQ全等,从而得出CE=EQ ,MC=MQ,即CE=CQ=MN;(3)、如图3,同(1)、(2)可得CE= CQ,易证△MPN~△CPQ,则有,即.
(1)、①CE=EF;② ;
(2)、=
理由如下:如图2所示:过点M作MQ//AB交CD于点P,交CF于点Q,
则有∠CMP=∠BAC=45°, ∴CP=MP,
∵∠BAC=2∠CMN, ∴∠CMP=2∠CMN, ∴∠CMN=∠NMP=22.5°,∵CE⊥MN,
∴∠CEM=∠QEM=90°,∴CE=EQ (三线合一),∵CD⊥AB, MQ//AB,
∴CD⊥MQ,∴∠MPN=∠CPQ=90°,又∵∠NCE+∠CNE=∠NCE+∠CQN=90°,
∴∠CQN=∠CNE=∠MNP,又CP=MP,∴△MPN△CPQ,∴CE=EQ ,MC=MQ,
∴CE=CQ=MN,∴=;
(3)、=.
图1 图2 图3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
实验数据显示,一般成人喝250毫升低度白酒后,其血液中酒精含量(毫克/百毫升)随时间的增加逐步增高达到峰值,之后血液中酒精含量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
小明根据相关数据和学习函数的经验,对血液中酒精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发现血液中酒精含量y是时间x的函数,其中y表示血液中酒精含量(毫克/百毫升),x表示饮酒后的时间(小时).
下表记录了6小时内11个时间点血液中酒精含量y(毫克/百毫升)随饮酒后的时间x(小时)(x>0)的变化情况.
饮酒后的时间x(小时) | … | 1 | 2 | 3 | 4 | 5 | 6 | … | |||||
血液中酒精含量y (毫克/百毫升) | … | 150 | 200 | 150 | 45 | … |
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上表中各对数值为坐标描点,图中已给出部分点,请你描出剩余的点,画出血液中酒精含量y随时间x变化的函数图象;
(2)观察表中数据及图象可发现此函数图象在直线x=两侧可以用不同的函数表达式表示,请你任选其中一部分写出表达式;
(3)按国家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百毫升时属于“酒后驾驶”,不能驾车上路.参照上述数学模型,假设某驾驶员晚上20:00在家喝完250毫升低度白酒,第二天早上6:30能否驾车去上班?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