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一片人造马尾松林中,松毛虫危害严重.如图为用DDT喷洒及引入松毛虫的天敌灰喜鹊的过程中,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1)从D开始进行的生物防治.
(2)BC段曲线升高的原因是:一方面松毛虫产生了抗药性;另一方面DDT也杀死了松毛虫的天敌.
(3)松叶、松毛虫和灰喜鹊的体内,DDT浓度最高的是灰喜鹊,原因是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
(4)该地区松毛虫容易泛滥的原因是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简单.
(5)DE段种群数量已无明显波动,说明了引进了灰喜鹊,已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
(6)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的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试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解释:害虫是有害动物,但我们不能使之灭绝,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它本身就是一个基因库,一旦灭绝,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永远消失,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次动物作为消费者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等.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解答 解:(1)、如图从D点开始进行了生物防治,达到了一个新的生态平衡.
(2)、长期使用DDT喷洒,使松毛虫产生了抗药性,同时DDT也杀死了松毛虫的天敌,这两个方面使得松毛虫数量增加.
(3)、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松叶→松毛虫→灰喜鹊,灰喜鹊是该生态系统中最高级的消费者,DDT浓度最高.
(4)、该林区是人工林,生物种类的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松林的抗病虫害能力下降,所以较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如果将马尾松林与其它树种形成混交林,则能增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森林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由(1)可知,从D点开始进行了生物防治,引进了灰喜鹊,灰喜鹊以松毛虫为食,控制其数量,使该生态系统达到了一个新的生态平衡.
(6)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害虫是有害动物,但我们不能使之灭绝,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它本身就是一个基因库,一旦灭绝,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永远消失,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次动物作为消费者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又是有害动物,也不能使之数量过多,我们应该设法控制其数量,尽量减少其危害,如采用生物防治的办法.
故答案为:(1)、D;
(2)、松毛虫产生了抗药性;DDT也杀死了松毛虫的天敌;
(3)、灰喜鹊
(4)、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简单
(5)、引进了灰喜鹊,已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
(6)、害虫是有害动物,但我们不能使之灭绝,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它本身就是一个基因库,一旦灭绝,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永远消失,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次动物作为消费者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生物防治的概念、药物防治的危害、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A. | ①表示动植物内能量流向植物 | B. | 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 ||
C. | 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 D. | 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
A. | 卵细胞→幼蛙→蝌蚪→成蛙 | B. | 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 ||
C. | 卵细胞→胚胎→蝌蚪→成蛙 | D. |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
(1)对人的皮肤和粘膜产生刺激作用;
(2)导致河水、湖水酸化,影响鱼类和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
(3)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产量减低;
(4)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①②③④ |
A. | 把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 B. | 把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 ||
C. | 把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 D. | 把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
A. | 酵母菌 | B. | 醋酸菌 | C. | 乳酸菌 | D. | 霉菌 |
A. | 空气 | B. | 阳光 | C. | 无机盐 | D. | 水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