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如图1是某同学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的实验步骤图,据图回答:(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1527463.
(2)图4的正确操作,其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
(3)图5和图6所滴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碘液.
(4)该你同学做成的玻片标本类型是装片.
(5)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该同学在视野中观察到的图象如图2所示,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若此时物像有些模糊,则应仔细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以便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
(6)如图3有A、B、C、D、E、F六种镜头,在观察时,要使看到的物像最多,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D.
(7)若发现在视野中有污点,移动装片和转动转换器后,污点仍没有除去,则污点肯定在目镜上.
(8)在显微镜下观察到“bd”字样,实际在载玻片上的字样应该类似C
A.bd B.db C.pq D.qp.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这每个步骤简洁地用一个字代表:擦→滴→撕→展→盖→染.
解答 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操作顺序是:1527463.
(2)图中4的操作是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慢慢放下,其操作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3)图5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正常状态;步骤图6所滴的液体为碘液,表示染色,目的是为了把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4)根据制作玻片标本的材料不同,把玻片标本分为三种切片、涂片、装片,切片是用固体材料切取薄片制成的,如椴树茎横切片;涂片是用液体材料或微小的生物如细菌制作而成的如血液涂片、细菌涂片;装片时撕取、刮取或挑取的材料制作而成的如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因此该同学做成的玻片标本类型是装片.
(5)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观察经过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各部分结构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像位于视野哪个位置就向哪个方向移动,一定能移到视野的正中央.若此时物像有些模糊,则应仔细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以便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
(6)要使看到的物像最多,就要选用的镜头组合是最小的,目镜无螺纹,放大倍数与长度成反比,放大倍数最小其长度最长,即D表示放大倍数最小目镜;物镜有螺纹,放大倍数与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最小其长度也最短,即A表示放大倍数最小物镜.故要使看到的物像最多,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D.
(7)视野中有污点判断,移动装片若动,则在装片上,若不动,则没在装片上;移动物镜若动,则在物镜上,若不动,则没在物镜上;物镜装在转动转换器,移动装片、物镜都不动,则在目镜上.若发现在视野中有污点,移动装片和转动转换器后,污点仍没有除去,则污点肯定在目镜上.
(8)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物象为“bd”,则载玻片上的实物为“pq”.
故答案为:(1)1527463;
(2)避免产生气泡;
(3)清水;碘液;
(4)装片;
(5)细胞核;右上方;细准焦螺旋;
(6)A、D;
(7)目镜;
(8)C.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制作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正确使用显微镜.
A. | 甲同学洗手后在培养基上按了一下,并迅速盖上培养皿,这过程叫做接种 | |
B. | 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并不完善,应设置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 | |
C. | 甲同学的实验设置的培养温度为28℃,这是因为常温能抑制细菌繁殖 | |
D. | 预测正常情况下的实验结果是洗手前按上指印的培养装置较洗手后的细菌菌落数量多 |
A. | 以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制造了雷达 | B. | 模仿蛋壳建造中国国家大剧院 | ||
C. | 模仿青蛙的游泳发明了蛙泳 | D. | 仿造蝇的复眼制造蝇眼照相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