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玉米叶的绿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A、a控制,绿色对白色为显性.为证明基因和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做了一个实验:取1000粒饱满程度相似的玉米种子,先播种在黑暗处,待其萌发成幼苗后,观察并记录幼苗叶的颜色,然后再将其移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叶的颜色,统计数据如下表:环境 | 幼苗株数及颜色 | |
绿色 | 白色 | |
黑暗 | 0 | 1000 |
明亮 | 999 | 1 |
(1)由暗处移至光下后,由白色变成蓝色的这999株幼苗可能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仍为白色的这一株幼苗的基因组成是aa.
(2)此实验用了1000粒种子,而不是只用了少数几粒,原因是避免偶然性.
(3)此探究实验的结论是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分析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 解:(1)玉米叶的绿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A、a控制,绿色对白色为显性.表明绿色是基因组成是AA或Aa,白色是基因组成啊aa.
由暗处移至光下后,由白色变成绿色,说明这999株幼苗体内含有绿色基因,因此可能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由暗处移至光下后,仍为白色,说明这一株幼苗体内没有绿色基因,因此其基因组成是aa.
(2)1粒种子会有偶然性,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以此实验用了1000粒种子,而不是只用了少数几粒,原因是表明偶然性.
(3)黑暗处萌发的幼苗都是白色的,由暗处移至光下后,999株幼苗由白色变成绿色,而有一株幼苗仍为白色.这说明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但是生物的性状也受环境影响.所以这此探究实验的结论是: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故答案为:(1)AA或Aa;aa;
(2)避免偶然性;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隐性以及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表.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组别 | A | B | C |
蚕卵数(个) | 1000 | 1000 | 800 |
培养温度(℃) | 16℃ | 20℃ | 30℃ |
培养湿度(%) | 75% | 75% | 75% |
孵化出幼蚕 所需时间(天) | 10 | 9 | 8 |
孵化率(%) | 90% | 98% | 68% |
A. | 这个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的不同 | |
B. | 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蚕卵数不一样 | |
C. | 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30℃ | |
D. |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出幼蚕的速度越快 |
5.小黄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看到的视野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先选择甲再选择乙观察,是因为甲的视野广 | |
B. | 要把甲转换成乙,先把镜筒调高 | |
C. | 转动转换器换成乙以后,视野变得更亮 | |
D. | 把甲转换成乙后,若看到的像模糊,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
12.现在各医院都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预防措施中的( )
A. | 杀灭病原体 | B. | 保护易感人群 | C. | 切断传播途径 | D. | 控制传染源 |
9.2014年2月9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传来喜讯:H7N9人感染禽流感治疗难题的攻关迈出重要步伐,同时疫苗研制也宣告成功,专家将研发的疫苗注射在30只实验小鼠身上,再植入H7N9禽流感病毒,30天后没有一只死亡或被病毒感染致病.下列关于甲型H7N9流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 |
B. | H7N9禽流感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吃鸡肉可导致感染禽流感 | |
C. | 接种H7N9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性免疫 | |
D. | 接种H7N9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预防 |
10.小红用目镜、物镜均为10×的显微镜观察“田”,但占满视野的却是一个“口”字,她想要看到一个完整的“田”字,应选择( )
A. | 把物镜换成40× | B. | 把物镜、目镜均换成5× | ||
C. | 把物镜、目镜均换成15× | D. | 把目镜换成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