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险,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险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所示),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图中肉汤仍保险的是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进入瓶内。
⑵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_______。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D.温度的高低
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
⑶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______________。
【答案】 A 细菌 B 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 是
【解析】试题分析: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解答时从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分析,并结合图形解答。
(1)甲图中的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是无菌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而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2)甲图中A瓶与B瓶对照,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因此A瓶内无菌,而B瓶不作处理,没有高温灭菌,因此B瓶内有细菌,实验变量是细菌,甲图中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将瓶颈打断,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入肉汤,因此乙图的实验变量也是细菌;(3)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所以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题目】观察下面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它主要存在于( )
A.①B.②C.⑤D.⑥
【2】具有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
A.②B.③C.④D.⑤
【题目】在研究动物行为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记,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1)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记,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2)探究过程:①设计如下图所示迷宫;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小白鼠走迷宫时在正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小白鼠走迷宫时不放彩色纸;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并记录其到达终点B的时间;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
组别 | 号别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实验组 | 1号鼠 | 69 | 43 | 12 | 25 | 17 |
2号鼠 | 87 | 49 | 58 | 46 | 41 | |
3号鼠 | 53 | 39 | 15 | 32 | 14 | |
对照组 | 4号鼠 | 92 | 32 | 38 | 13 | 19 |
5号鼠 | 60 | 41 | 37 | 66 | 33 | |
6号鼠 | 63 | 19 | 13 | 30 | 12 |
(3)结论1:小白鼠____(填“有”或“没有”)学习能力。
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记,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