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A.一次,小明看到了一群蚂蚁,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
B.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他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可 能爱吃软的食物,可能爱吃小昆虫。
C.小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 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D.小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
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1)根据上述材料,总结探究的基本步骤: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是步骤(填字母);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交流。
(2)小明设计实验的变量是。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
(4)小明在E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5)完成实验后应怎样处理蚂蚁?。
【答案】
(1)蚂蚁爱吃甜的食物吗?;C
(2)糖
(3)只用了一只蚂蚁,可能存在偶然性
(4)减小实验误差
(5)放生(或放回大自然)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探究的第一步是要对事物作详细的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小明提出问题:蚂蚁爱吃甜的食物吗?
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②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⑤设计对照组 , 故题干中的C为科学探究的步骤中的制定计划。
(2)该实验研究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糖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该实验的变量是糖;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蚂蚁数量太少,这样偶然性较大,实验结果不准确。
(4)尽量通过重复实验,或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排除其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小明在探究中做了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实验完成后,先将蚂蚁用镊子轻轻夹住,放进一个瓶子内,然后带到捉蚂蚁的地方放生。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即可以解答此题.
【题目】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杀虫剂。当进入生物体后,与脂肪结合不易排出。一般来说在受DDT 污染的同一生态系统中,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捕食者体内积累的DDT 含量总是比被捕食者体内积累的DDT含量高。下表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几种生物体内DDT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 海水 | 生物A | 生物B | 生物C | 生物D | 生物E |
DDT含量(×10-6) | 0.00005 | 0.5 | 0.005 | 2 | 0.04 | 75.5 |
(1)如果该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请写出由这几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
(3)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数量由少到多的顺序_________。
(4)此生态系统中,所有能量的总来源是_________。
(5)想想看,如果不禁止使用DDT这一类的药物,在生物圈中受害最深的是生物_________。
【题目】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 加入的物质 | 是否搅拌 | 温度环境 |
1 | 淀粉糊+2 mL唾液 | 搅拌 | 37℃;10分钟 |
2 | 淀粉糊+2 mL唾液 | 不搅拌 | 37℃;10分钟 |
3 | 淀粉糊+2 mL清水 | 搅拌 | 37℃;10分钟 |
4 | ________ | 搅拌 | 0℃;10分钟 |
取出1、2、3号试管冷却后,分别向各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摇匀并观察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1)当以“模拟舌的搅拌”为实验变量时,应取________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中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会变蓝色。
(2)分析1号和3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4号试管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4号与_____号形成对照组,变量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