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15日确立为“世界洗手日”。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的实验,请分析回答:
(1)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位同学作出的假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中他们是如何控制实验变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______同学设计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哪里?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要将培养装置放在28℃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
(5)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吗?(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比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多吗?) 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比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多。) 是否洗手 乙 设置了对照实验,而且实验变量唯一 无菌培养基中的有机物 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的数量
【解析】试题分析:科学探究过程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中要设置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必需具备的。
(1)假设是对提出问题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假设: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从图中看出,该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实验变量是否洗手(或分别在洗手前后按手印)。
(2)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甲同学没有设计对照实验,而乙同学设计了对照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提出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提出问题: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3)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和充足的营养物质,由于细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无菌培养基中的有机物(或培养基,或有机物)。
(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因此实验中应该给细菌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5)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得出的结论是为什么要将培养装置放在28℃环境中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