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时分早、中、晚3次分别测量球场草地和树林中的湿度,并记录数据,他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分析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2)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3)调查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4)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解答 解: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的运用,使得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因此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时分早、中、晚3次分别测量球场草地和树林中的湿度,并记录数据,他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特点.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基础;观察、实验、调查是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推理、判断是得出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在实验法研究中,往往需要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提出一个更好的问题 | B. | 更好地解释实验结果 | ||
C. | 做出一个合理的假设 | D. | 得出一个合适的科学结论 |
8.下列动物中,体内没有脊柱的是( )
A. | 蚯蚓、青蛙 | B. | 蜗牛、蝴蝶 | C. | 涡虫、带鱼 | D. | 水牛、鸵鸟 |
5.下表是关于动物类群的描述,请你补充完整:
腔肠动物 | 环节动物 | 节肢动物 | |
身体特征 | 身体呈①辐射对称 | 由许多相似体节构成 | 体表有坚韧的 ②外骨骼 |
代表动物 | 水螅等 | 沙蚕等 | ③蝗虫等(答一种合理即可)(举一例) |
与人类关系 | ④珊瑚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可形成美丽的珊瑚礁. | ⑤蚯蚓可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可做蛋白质饲料. | 许多对人类有利,但有些有害,能传播疾病. |
12.如图表示某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如图表示昆虫的发育过程和家蚕相同 | |
B. | 此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 | |
C. | 此昆虫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蛹期 | |
D. | 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
9.小华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实验中,分别对三支试管进行了如下处理:
(1)第2号设计有错,将错误之处改正为2毫升清水.
(2)第2号改正设计后,本试验共有2组对照实验.
(3)第2号改正设计后,将三支试管都放入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并分别滴加2滴碘液,不会变蓝的是1号.
(4)1、3号对照,两组间的变量是温度.
(5)第2号改正设计后,1、2号对照,说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6)馒头进入小肠被消化后,经吸收汇集到肝脏,其中暂时不用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以备需要时利用.
序号 | 处理方法 |
1 |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37℃温水 |
2 | 馒头碎屑、4毫升清水充分搅拌、37℃温水 |
3 |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5℃温水 |
(2)第2号改正设计后,本试验共有2组对照实验.
(3)第2号改正设计后,将三支试管都放入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并分别滴加2滴碘液,不会变蓝的是1号.
(4)1、3号对照,两组间的变量是温度.
(5)第2号改正设计后,1、2号对照,说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6)馒头进入小肠被消化后,经吸收汇集到肝脏,其中暂时不用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以备需要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