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某同学在做“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个实验的时候,发生了下列事情,请你来分析:(1)课的开始,老师提出了具体实验要求.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外界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后,刺激了耳蜗内的感觉细胞,从而产生听觉.
(2)实验时,他不仅可以看清近处的材料用具,也能看清远处的板书,这是因为眼球结构中的晶状体具有调节作用.
(3)实验开始后,首先要用小刀将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3块,如果不小心切了手,手会迅速缩回来.由此可知缩手反射是由脊髓控制的非条件反射,若同时伴有疼痛的感觉,说明脊髓还具有传导功能.
(4)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将滴管中的碘液精确地滴入经保温后的试管中并摇匀,此过程起平衡和协调作用的中枢神经结构是小脑.
分析 (1)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的功能.
(4)小脑的功能能够调节身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
解答 解:(1)由分析可知:在听觉形成过程中,能够直接接受外界声波冲击产生振动的结构是鼓膜;具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蜗.
(2)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反射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做出反应,手会迅速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灼痛,说明脊髓把冲动传到了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了痛觉.
(4)由于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所以该同学将滴管中的碘液精确地滴入经保温后的试管中并摇匀,此过程起平衡和协调作用的中枢神经结构是小脑.
故答案为:(1)耳蜗
(2)晶状体
(3)非条件;传导
(4)小脑
点评 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在新生代的陆地上,最繁盛的动物和植物是( )
A. | 爬行动物 被子植物 | B. | 爬行动物 蕨类植物 | ||
C. | 哺乳动物 裸子植物 | D. | 哺乳动物 被子植物 |
11.下列是两栖动物的是( )
A. | 中华鲟 | B. | 海龟 | C. | 水蛇 | D. | 娃娃鱼 |
15.科学家为了检测有机物运输的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
A. | 韧皮部的导管、由上向下 | B. | 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 | ||
C. | 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 | D. | 木质部的筛管、由下向上 |
5.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叙述错误的是( )
A. | 血液只由血浆组成 | B. | 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 | ||
C. | 白细胞可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 | D. | 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
12.下列有关免疫和传染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 |
B. | 皮肤和粘膜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 |
C. | 给刚出生的婴儿注射卡介苗,可以预防甲型肝炎 | |
D. |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
9.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 黑种人的肤色和黄种人的肤色 | B. | 豌豆的红花和苹果的白花 | ||
C. | 豌豆的子叶黄色和叶子绿色 | D. | 家兔的长毛和灰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