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完成了一项动物走迷宫的实验,得到如下结果。请你帮他们分析下列问题:
动物 | 甲 | 乙 | 丙 |
成功前的尝试次数 | 32 | 65 | 5 |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走迷宫属于________行为。老马识途、飞鸽传书、公鸡报晓三种动物行为中,也属于此种行为的是______________。
(2)若兴趣小组选用的是小鼠、壁虎、蚯蚓三种动物进行的实验。那么,乙最有可能是________。壁虎是昼伏夜出的动物,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此行为属于_______行为,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为使动物完成走迷宫的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如:在迷宫出口处放上食物,这是利用了动物的________行为(从行为的功能考虑)。
(4)小鼠走迷宫时依赖于它的运动系统。运动时,运动系统中的________这一组成部分相当于“动力”。小鼠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
(5)小鼠走迷宫时还需要消耗能量。小鼠运动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细胞________,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
【答案】学习 老马识途、飞鸽传书 蚯蚓 先天性 遗传物质 觅食 骨骼肌 四肢 呼吸作用 太阳能
【解析】
动物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动物通过多次的尝试与错误,能够顺利走出迷宫,说明动物的这种行为是学习行为。老马识途、飞鸽传书是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公鸡报晓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大脑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越少。“甲、乙、丙三种动物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为:32次、65次、5次”,小鼠、壁虎、蚯蚓三种动物中蚯蚓最低等,尝试次数最多,因此乙最有可能是蚯蚓。壁虎昼伏夜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3)在迷宫出口处放上食物,动物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属于觅食行为。
(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小鼠运动系统中,给运动提供动力的是骨骼肌。小鼠的运动器官是四肢。
(5)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和分解是一个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的过程。小鼠运动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转化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摄取现成的有机物,然后分解这些有机物,利用其中的化学能,所以太阳光能是地球上万物生长的最终能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