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资料分析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广东佛山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除了风景秀丽以外还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山体范围内,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的植物种类有800种以上,其中乔灌木有400种左右。其中蕨类植物16科;裸子植物8科;被子植物127科。公园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20种,其中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分别为31种、115种、48种、26种。昆虫、野兔、鼠、蛇、麻雀、鹰等常有发现。
(资料二)2019年12月初珠江时报报道,西樵山上天湖边的水杉,被人们称作“活化石植物”,每年到11月前后开始变装,原本翠绿色的叶片换成一袭古铜色,成排列植的水杉往往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深秋时节,整棵水杉树转为赭红色,在平原地区是难得的景观。落叶后,有时能在树下捡到开裂的深褐色球果,此时薄片状的种子往往己经随风散去了。目前,水杉正处于泛红阶段。相信,再过十来天,将美出新高度。
(1)西樵山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如果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上分析,材料中没有列举的是_____和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
(2)西樵山上最高等、分布最广泛的植物是_____,因为该类群植物有发达的_____组织和能形成_____。
(3)在西樵山上的“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该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是_____。假如持续一段时间在草地上喷洒农药,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_____。如果大量捕捉蛇,易造成鼠患,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_____。
(4)进入秋冬季,在日平均温度低于22℃时,西樵山上天湖边的水杉叶色开始逐渐褪绿变黄变红。据此分析,影响叶片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
【答案】非生物部分 分解者 太阳能 被子植物 输导 果实 鹰 鹰 有限的 温度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能量在食物链之间单向流动,随营养级的递增,能量逐渐减少。
(3)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植物类群。被子植物一般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另外,被子植物一般都能开花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4)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浓度越高。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当外来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西樵山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如果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上分析,材料中有植物、动物,没有列举的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西樵山上最高等、分布最广泛的植物是被子植物,因为该类群植物有发达的输导组织,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能够畅通无阻,另外种子外层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果实使得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3)在西樵山上的“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该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是鹰,因为鹰在食物链中位于最高营养级。假如持续一段时间在草地上喷洒农药,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鹰,因为生物富集作用。如果大量捕捉蛇,易造成鼠患,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进入秋冬季,在日平均温度低于22℃时,西樵山上天湖边的水杉叶色开始逐渐褪绿变黄变红。据此分析,影响叶片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