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我国生产丝绸历史悠久.厚薄均匀的蚕茧出丝率高,厚薄不均的“薄头蚕”的出丝率低.为了寻找“薄头蚕”的原因,小科同学在5月份和9月份蚕结茧的时候,分别给蚕进行不同的光照,统计得到“薄头蚕”的发生率结果如表: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 光线明亮而均匀 | 光线暗而均匀 | |
5月份发生率/% | 15.48 | 7.50 | 4.92 |
9月份发生率/% | 17.17 | 8.85 | 4.50 |
总平均发生率/% | 16.33 | 8.18 | 4.71 |
(2)该同学设计完成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基于的假设是不同的光照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
(3)为了获得出丝率高的蚕茧,结合本实验结果,给蚕农提一条建议:采用暗而均匀的光线提高蚕茧的质量.
分析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 解:(1)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所以蚕的生殖方式为卵生.
(2)做出的假设是依据问题做出的,假设的做出又与我们对结果的基本预测有着密切关系.根据表中三组实验的不同条件是光照,最后的实验结果是总平均发生率有明显不同,即可推测探究的问题是:光照条件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吗?根据探究的问题作出的假设应是:不同的光照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
(3)蚕茧是幼虫吐出的丝结成的,因此可延长蚕的幼虫期来增加蚕茧的产量.从表中可看出在光线暗而均匀的条件下“薄头茧”总发生率最低,因此可采用暗而均匀的光线提高蚕茧的质量.
故答案为:(1)卵生
(2)不同的光照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
(3)采用暗而均匀的光线提高蚕茧的质量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表中信息,能够根据数据做出正确推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杭州千岛湖风景区群山绵延,森林繁茂,湖水晶莹透澈,空气清新,有“天下第一秀水”之称.下列对千岛湖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整个千岛湖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 |
B. | 千岛湖四周森林是一个天然氧吧,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清晨的氧气含量最为丰富 | |
C. | 加强千岛湖上游地区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对水体质量的提高有很明显的作用 | |
D. | 减少围湖造田.适当限制旅游人数都有利于对千岛湖环境资源的保护 |
17.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俗称满江红)适于阴暗的环境生存,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稻田中全部有害昆虫属于一个群落 | |
B. | 稻田中有害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
C. | 稻田中所有的红萍和鸭子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 |
D. | 红萍、水稻等植物属于生产者 |
4.如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经不同血管(H、I、J)时血液中氧或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其中H为肺动脉,则图中曲线和血管I分别表示( )
A. | O2的浓度,肺静脉 | B. | O2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 | ||
C. | CO2的浓度,肺静脉 | D. | CO2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 |
1.一个健康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是( )
A. | 两者均增多 | B. | 两者均未增多 | ||
C. | 葡萄糖增多,盐分未增多或没有 | D. | 盐分增多,葡萄糖未增多或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