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移动目镜,小黑点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目镜上.(2)如图1中甲、乙两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则用低倍镜观察的图是甲(填甲或乙);如果a表示标本的同一位置,则从甲图得到乙图的操作步骤是①③⑤.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3)从观察到的细胞形态来看,它应该是A.
A.洋葱表皮细胞 B.人口腔上皮细胞 C.都有可能
(4)如图2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②①⑤.
分析 (1)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并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多.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其中要注意滴一滴清水,可以保持动物细胞的正常形态,利于观察.染色时指用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在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才能染色完全.
解答 解:(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说明小黑点不在物镜和玻片上;移动目镜,小黑点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目镜上.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就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就越多.如图1中甲、乙两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甲图细胞体积小,细胞个数多,因此甲是用低倍镜观察的图.
比较图1中的甲与乙图中的a,甲图中的a在右上方,乙图a在中央,因此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同时乙图是倍数放大的图示,此时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故①③⑤正确.
(3)由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所观察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等结构,因此是洋葱表皮细胞图.
(4)图示③表示“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④表示“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②表示“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①表示“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⑤表示“压”:用镊子轻轻按压盖玻片,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然后进行染色.所以图中操作正确是顺序是:③④②①⑤.
故答案为:(1)目镜;
(2)甲;①③⑤;
(3)A;
(4)③④②①⑤.
点评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需要同学们熟记其结构和使用方法.
A. | 动物的行为都是从亲代继承获得的 | |
B. |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 |
C. | 动物的学习行为越简单,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 |
D. |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
表1
气体成分 | 氮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其他气体 |
在大气中的含量 | 78 | 21 | 0.03 | 0.07 | 0.9 |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 78 | 16 | 4 | 1.1 | 0.9 |
活动 | 打篮球 | 慢跑 | 坐 | 睡觉 | 踢足球 | 游泳 | 散步 |
每小时耗氧量 | 90 | 120 | 25 | 14 | 115 | 120 | 60 |
(2)人体吸入的氧,进入血液后,由红细胞运输,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左心房.
(3)打篮球需较多的能量,但耗氧量却比慢跑少,是因为氧供应不足时,肌肉细胞可进行无氧提供能量补充.
(4)在打篮球时会大量出汗,这时血液中主要丢失了水和无机盐,此时尿液相应减少,是由于垂体释放的某种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的,这种调节方式属于激素调节.
A. | 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 |
B. | 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 |
C. | 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 |
D. |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