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将有白花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叶片、白花都变红了。下列与此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最先变红的是茎的表面
B.叶片中最先变红的是叶脉
C.红墨水上升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D.红墨水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
【答案】A
【解析】
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促进蒸腾作用),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叶片的叶脉,正是因为木质部和叶脉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另外植物的蒸腾作用越旺盛它吸收水分的能力越强。
故选:A
【题目】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四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
(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
A | B | C | D | |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毫升 | 50 | 100 | 200 | 400 |
金鱼成活时间/天 | 15 | 12 | 7 | 1 |
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缸的金鱼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_____。该如何设置?
【题目】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 馒头形态 | 加入的物质 | 温度环境 | 时间 |
1 | 碎屑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 | 10分钟 |
2 | 碎屑 |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 37℃ | 10分钟 |
3 | 小块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 | 10分钟 |
4 | 碎屑 | 2滴碘液 | 0℃ | 10分钟 |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__________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研究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__________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小组同学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_____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__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提示:1.在生物实验中,引起某个事物变化的因素可能很多,我们想知道变化了事物与某个因素的关系,我们要把其它因素控制相同,只研究变化了的事物与某个单因素的关系,这样把多因数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数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类方法叫控制变量法。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