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实验探究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馒头碎屑或块 | 适量碎屑 | 适量碎屑 | 适量小块 | 适量碎屑 | 适量碎屑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2ml唾液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搅拌 | 搅拌 | B | 搅拌 | 搅拌 |
温度 | 37℃ | 37℃ | 37℃ | 0℃ | 100℃ |
水浴加热 | 10分钟 | ||||
加入两滴碘液后现象 |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那么B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1、2、3放在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分钟,是模拟______环境。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如果滴加两滴碘液后,预期的4、5号试管_____________,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4)下图中曲线丙最终分解产物是 _______;曲线_________是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可以在D处被消化,D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
【答案】2ml清水 不搅拌 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口腔 温度 变蓝 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分解作用或者唾液淀粉酶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能分解淀粉,分解淀粉的适宜温度是37℃ 氨基酸 乙 小肠很长,有很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解析】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该实验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和3号试管,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1号试管和4、5号试管,变量是温度。据此解答。
(1)本题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做的是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唾液是变量外,其余的量都应该相同。表中的1号试管中有2 毫升唾液,则2号试管的A处应是2毫升清水,以便对照。
(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1、3号试管进行实验时,为了控制单一变量,1号试管搅拌,则B处的处理方法是不搅拌,这样才能验证舌的搅拌功能。实验完毕后可观察到1号试管不变蓝色,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麦芽糖。
(3)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在该温度下,消化酶的活性最高,将实验装置置于该温度环境下是为了模拟人体内的环境温度。因此,试管1、2、3放在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分钟,是模拟口腔环境。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变量是温度,如果滴加两滴碘液后,预期的4、5号试管变蓝,分析其原因是: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分解作用或者唾液淀粉酶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能分解淀粉,分解淀粉的适宜温度37℃。
(4)淀粉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起点是口腔,在小肠内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起点是胃,在消化道内的终产物是氨基酸,脂肪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起点是小肠,在消化道内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图中曲线丙是蛋白质,最终分解产物是氨基酸;曲线乙是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可以在D处被消化, D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与此相适应,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小肠是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