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蚯蚓(如图所示)是土壤中的一种生物,它的食性很特别,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下面是某生物对于蚯蚓的研究,请你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一、认识蚯蚓:蚯蚓属于______动物,这是依据________归类的;而按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归类,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
二、蚯蚓实验:
实验一:蚯蚓是否喜欢湿润的土壤呢?王晓同学将20条蚯蚓放在干土与湿土之间.每隔2分钟记录干土和湿土中蚯蚓数量,其统计结果如表
统计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湿土中蚯蚓(条) | 4 | 5 | 7 | 8 | 10 | 12 | 16 | 18 | 19 | 20 |
干土中蚯蚓(条) | 4 | 4 | 3 | 3 | 2 | 2 | 1 | 1 | 0 | 0 |
(1)该实验可以证明蚯蚓适宜生活在_________的土壤环境中.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3)还有五位同学和王晓做了同样的实验,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可信,应该对这六组实验结果如何处理?________
实验二,为了探究生物对环境是否有影响,生物小组按照课本P22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只烧杯中都先铺一层湿土.再铺一层细沙,细沙上面再铺一层湿土,每铺一层厚都要整平、压实,并在烧杯外用笔画出杀和土的分界线,分别投入菜叶,甲中放蚯蚓,乙中不放蚯蚓,烧杯杯口盖上玻璃板并留有一定空隙,在黑暗处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
(1)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___.
(2)铺土时,铺放土壤要一层湿土一层干土间隔放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3)你在做这个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蚯_____.
【答案】 一、环节;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 分解者 二、实验一:(1)湿润 (2)水分(或土壤的湿度) (3)取平均值 实验一:(1)对照作用 (2)为了实验现象观察的更明显 (3)甲中有蚯蚓沙和土的分界不明显,乙中没有蚯蚓沙和土的分界没有变化; 蚯蚓对环境有影响,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一、认识蚯蚓: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这是依据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归类的;而按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归类,蚯蚓是腐生动物,主要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因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二、蚯蚓实验:
实验一:(1)第10次时,湿土中蚯蚓20条,干土中蚯蚓0条,因此该实验可以证明蚯蚓适宜生活在湿润的土壤环境中。
(2)从表格中看出,该实验的变量是水分(或土壤的湿度)。
(3)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因此还有五位同学和王晓做了同样的实验,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可信,应该对这六组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实验二,(1)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对照作用。
(2)铺土时,铺放土壤要一层湿土一层干土间隔放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验现象观察的更明显。
(3)在做这个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甲中有蚯蚓沙和土的分界不明显,乙中没有蚯蚓沙和土的分界没有变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蚯蚓对环境有影响,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题目】为了探究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河泥、小鱼及水藻,然后再把A放在光下,将B放在黑暗的环境中a实验结果见下表:
生态瓶编号 | A | B |
瓶中小鱼生存时间(d) | 实验完成时(30 d)仍存在 | 2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生态瓶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原因是:其具有稳定的________来源,使植物得以进行光合作用,为鱼提供________;而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供植物进行________,合成有机物;同时,在河泥中还存在着许多________,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为植物生活提供________.总之,该生态瓶能通过________流动和________循环,使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和发展.
(2)比较A、B两生态瓶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需要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还需要来自系统外的________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