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表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馒头中的淀粉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
组别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加入物质 | 馒头碎屑 和唾液 | 馒头碎屑 和清水 | 馒头块 和唾液 | 馒头碎屑 和唾液 |
水温和时间 | 90℃,10分钟 | 37℃,10分钟 | 37℃,10分钟 | 37℃,10分钟 |
(1)10分钟后,分别向四组实验的试管内滴入碘液,不变蓝的是第______组。
(2)该实验中共设置了______组对照实验,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两组为一组对照实验。根据已有知识,此时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馒头屑,再向A试管加2 mL 唾液,向B试管加1 mL清水,分别搅拌后放于37℃温水中保温l0分钟。此步骤有一处明显错误并改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三支试管放人37℃的温水中水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馒头切碎是模拟口腔中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 3 第2和第4 唾液淀粉酶能促进淀粉的消化 向B试管加2ml清水 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活性的最佳温度 牙齿的咀嚼
【解析】(1)第一组温度太高90℃,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没有被消化,滴加碘液后变蓝色;第二组加的是清水,没有唾液淀粉酶,淀粉没有被消化,滴加碘液后变蓝色;第三组加的是馒头块,唾液与馒头块内的淀粉不能充分接触,淀粉没有被彻底消化,滴加碘液后变蓝色;第四组唾液中含有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唾液淀粉酶,且温度适宜,将淀粉完全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
(2)该实验中共设置了3组对照实验,第一组和第四组比较,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能形成对照实验;第二组和第四组只有一个变量是否加唾液,能形成对照实验;第三组和第四组比较,唯一不同的变量是馒头大小,能形成对照实验。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第2和第4两组为一组对照实验。根据已有知识,此时你的假设是唾液淀粉酶能促进淀粉的消化。
(3)实验时,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馒头屑,再向A试管加2mL唾液,向B试管加1mL清水,分别搅拌后放于37℃温水中保温l0分钟。此步骤有一处明显错误并改正是向B试管加2ml清水。
(4)把三支试管放人37℃的温水中水浴,是因为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活性的最佳温度。
(5)人吃食物时,牙齿能将食物切断、撕裂、磨碎,通过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把馒头切碎模拟口腔中的牙齿的咀嚼作用,搅拌模拟口腔中舌的搅拌作用。
【题目】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某小组用消毒过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请据表分析:
瓶号 | 甲 | 乙 | 丙 |
加入物质 | 50毫升灭菌牛奶 | 50毫升灭菌牛奶 | 50毫升灭菌牛奶 |
瓶口处理 | 不作处理 | 不作处理 | 用消毒棉球塞住 |
温度 | 25OC | 5 OC | 25 OC |
(1)本实验中包含组对照实验。甲组与丙组的变量是 。
(2)一段时间后,最先腐败的牛奶应该是瓶,可见牛奶的腐败是由于空气中的引起的,其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该组实验之所以最先腐败,是为其提供了。
(3)请就家里的牛奶保鲜提一条合理建议:。
【题目】某同学根据自己看到的真实情况做了记载(如下表),请根据表内信息回答:
编号 | 大小 | 数量 | 形状 | 细胞核 | “—”表示没有看到 |
1号细胞 | 大 | 少 | 圆球形 | — | |
2号细胞 | 小 | 多 | 圆饼状 | — | |
3号细胞 | — | — | — | — |
根据这位同学的记载,你判断1号细胞是 ________,2号细胞是 ________ ,没有看到的3号细胞是_______。这位同学没有看到细胞核,你认为有细胞核的应该是_______号细胞。生物体内的血液有各种颜色,人体血液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某种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