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辉同学在完成“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实验后,想再探究光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他设计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10只黄粉虫、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步骤:①以纸盒的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营造出明亮与阴暗的环境(如图)。
②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黄粉虫,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黄粉虫在明亮处和阴暗处的数目,统计10次。
实验结果:
次数环境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明亮 | 5 | 6 | 4 | 4 | 3 | 2 | 2 | 1 | 0 | 0 |
阴暗 | 5 | 4 | 6 | 6 | 7 | 8 | 8 | 9 | 10 | 10 |
请你和小辉同学共同完成下列实验
(1)对上述实验结果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取值方法是:求出_____值。根据实验结果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实验中用10只黄粉虫而不是1只,目的是
(3)小辉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4)小辉根据假设进行了如下实验,把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进行观察。如果实验证实黄粉虫真的是在吃塑料,这将给我们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什么问题带来启示?______。
【答案】平均 光对黄粉虫的生活有影响,黄粉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黄粉虫喜欢吃塑料 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的难题
【解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因此应该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平均3只黄粉虫,阴暗环境中平均7只,故可得出结论:光对黄粉虫的生活有影响,黄粉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2)不能用1只黄粉虫幼虫,如果只用1只黄粉虫幼虫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20只黄粉虫幼虫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
(3)用于装黄粉虫的塑料袋被咬破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洞,作出假设:黄粉虫喜欢吃塑料。
(4)如果实验过程中黄粉虫确实能噬食有机塑料,并能消化和吸收。这将给我们启示: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