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将两个大小相同的去皮的新鲜马铃薯条甲和乙,分别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甲)和清水中(乙),过一段时间,出现的现象是( )A. | 甲薯条皱缩,乙薯条变硬挺 | B. | 甲、乙两薯条都皱缩 | ||
C. | 甲薯条硬挺,乙薯条变软 | D. | 甲、乙薯条变硬挺 |
分析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解答 解:在甲装置中是30%的蔗糖溶液,细胞液浓度小于溶液浓度,细胞会失水,薯条皱缩说明失水.在乙装置中是清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薯条变得硬挺.
故选:A.
点评 此题是一道细胞失水与吸水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2.下列食物链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草→鼠→蛇→鹰 | B. | 植物→鼠→猫头鹰 | ||
C. | 草→马→马蛔虫 | D. | 浮游植物→海螺→海豹 |
13.下列日常生命活动中,哪种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
A. | 排尿反射 | B. | 听到铃声走到课堂 | ||
C. | 看到酸梅分泌唾液 | D. | 看球赛时叫加油 |
10.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染白粉病的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如图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
根据表回答
(1)I、Ⅱ两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植株密度,探究的问题是植株密度对A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2)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是B品种,判断依据是Ⅳ、Ⅴ组小麦单播时未感染条锈病.
(3)比较I、Ⅲ、Ⅳ三组,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
试验编号 | 播种方式 | 植株高度(×106株/公顷) | 白粉病感染程度 | 条锈病感染程度 | 单位面积产量 | |
A品种 | B品种 | |||||
Ⅰ | 单播 | 4 | 0 | - | +++ | + |
Ⅱ | 单播 | 2 | 0 | - | ++ | + |
Ⅲ | 混播 | 2 | 2 | + | + | +++ |
Ⅳ | 单播 | 0 | 4 | +++ | - | + |
V | 单播 | 0 | 2 | ++ | - | ++ |
根据表回答
(1)I、Ⅱ两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植株密度,探究的问题是植株密度对A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2)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是B品种,判断依据是Ⅳ、Ⅴ组小麦单播时未感染条锈病.
(3)比较I、Ⅲ、Ⅳ三组,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
17.草原上的狼群正在围攻一只羚羊,以下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狼群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 |
B. | 狼和羊之间是一种捕食关系 | |
C. | 狼的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 | |
D. | 狼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组成 |
7.如图所示,两支试管中各加入淀粉糊2毫升,再向A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B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充分摇匀后,放入37℃温水中加热10分钟后,滴加碘液.下列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 A试管会变蓝,B试管不变蓝 | |
B. | 放入37℃温水中加热是为了提供相当于口腔的温度环境 | |
C. | 此实验可证明唾液可把淀粉消化为葡萄糖 | |
D. | 此实验可证明唾液可消化淀粉 |
11.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下列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小肠绒毛壁与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 | |
B. | 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 |
C. | 鼻腔黏膜可分泌黏液,且黏膜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呼吸道将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温暖而湿润 | |
D. | 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使骨坚硬而有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