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分析如图所示实验和表中的数据。
气体成分 | 环境中的气体(%) | 呼出的气体(%) |
氮气 | 78 | 78 |
氧气 | 21 | 16 |
二氧化碳 | 0.03 | 4 |
水 | 0.07 | 1.1 |
其他气体 | 0.9 | 0.9 |
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结果,乙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1)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
(2)甲瓶中的浑浊程度______(“大”或“小”),说明空气中_______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的浑浊程度______(“大”或“小”),说明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的含量较多。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了______,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______,然后随着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________。
【答案】对照 小 二氧化碳 大 二氧化碳 血液 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水分增加了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人体呼出气体成分含量和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含量的(%)比较,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解答时可以从表格中数据变化、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来切入。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因此,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这样,人呼出的气体通过橡皮管进入乙瓶内,一段时间后,甲瓶中的浑浊程度小,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的浑浊程度大,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人体吸入的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由于吸入的气体中氧的含量较高,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肺泡周围的血液中氧的含量较低,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这样通过气体扩散,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环境中的气体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由21→16;二氧化碳由0.03→4;水分由0.07→1.1。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水分增加了。
【题目】幽门螺杆菌(图 1)是生存于人体胃部及十二指肠各区域内的螺旋形细菌。人体的胃液中含有大量盐酸,呈强酸性,具有强腐蚀性。这样的强酸对胃内表面的细胞也有很大的伤害,然而,胃内表面黏膜层中的黏液细胞可以分泌出一种黏液,使其表面始终保持弱酸性,从而保证胃不会被腐蚀。幽门螺杆菌可以钻透黏液,附着生活在靠近胃黏膜层相对中性的环境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幽门螺杆菌的外部形态,它属于____菌。
(2)幽门螺杆菌进入胃以后,借助自身的____(结构)运动到胃壁的____表面。
(3)为了寻找患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有人对慢性胃炎发病率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抽样调查,得到的结果如表所示。
年龄(岁) | 慢性胃炎发病率(%) |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
0﹣9 | 5 | 2 |
18﹣25 | 15 | 18 |
26﹣35 | 29 | 30 |
36﹣45 | 38 | 46 |
46﹣55 | 49 | 59 |
>55 | 63 | 55 |
①记录表中“慢性胃炎发病率”数据已通过折线图的形式呈现如图2,请将“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相应数据,也用折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在图中画)。____。
②比较两条数据线,你认为感染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发病的关系是怎样的?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