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753年,瑞典生物分类学家林奈创立了双名法,从而避免了生物命名的混乱,便于研究、交流和开发利用,大熊猫的学名是“Ailuroppda melanoleuca”,其中Ailuroppda 称为_______名,melanoleuca称为_______名。生物分类的等级依次是: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答案】 属 种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种
【解析】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例如,大熊猫的学名是 Ailuropoda melanoleuca,其中 Ailuropoda 表示属名,melanoleuca表示种名。
【题目】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有无唾液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加入________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出来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____________(填“有”或“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