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2015年是中国农历的羊年,温顺的小羊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山羊的毛色有白色和黑色,技术人员让多只白色公羊与白色母羊交配繁殖,进行毛色遗传实验,并将子代毛色数据绘制成柱形图,请分析作答:(1)由图中的信息推知羊的黑毛是隐性性状,判断的理由是亲代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与亲代不同的性状,此性状是隐性性状;在子代中出现黑毛,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2)将子代中的一只白色母羊与多只黑色公羊进行交配繁殖.如果子二代全部是白羊,则这只白色母羊的基因组成为AA(控制毛色的基因用A、a表示).
(3)假设黑色公羊的体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那和它产生的精子内有$\frac{1}{2}$n条染色体;公羊产生的精子会在母羊体内的输卵管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山羊的性别是由细胞中的X和Y染色体决定的,黑色公羊可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它与白色母羊生出一只雄性小羊的概率为$\frac{1}{2}$.
(4)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复旦大学遗传所合作,培育出5只含有人体某种基因的转基因羊,这些羊的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可用于治疗血友病,该实例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5)1996年7月5日诞生的克隆羊多莉,曾经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小羊多莉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6)山羊是植食性动物,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它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分析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性状的差异.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4)山羊的性别是由细胞中的X和Y染色体决定的,雄性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的性染色体是XX.
(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5)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解答 解:(1)由图中的信息推知羊的黑毛是隐性性状,判断的理由是亲代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与亲代不同的性状,此性状是隐性性状;在子代中出现黑毛,体现了亲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2)将子代中的一只白色母羊与多只黑色公羊进行交配繁殖.如果子二代全部是白羊,则这只白色母羊的基因组成为AA(控制毛色的基因用A、a表示),遗传图解如图1:.
(3)假设黑色公羊的体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那和它产生的精子内有$\frac{1}{2}$n条染色体;公羊产生的精子会在母羊体内的输卵管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山羊的性别是由细胞中的X和Y染色体决定的,遗传图解如图2:,
从图2看出,黑色公羊可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它与白色母羊生出一只雄性小羊的概率为$\frac{1}{2}$.
(4)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复旦大学遗传所合作,培育出5只含有人体某种基因的转基因羊,这些羊的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可用于治疗血友病,该实例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5)1996年7月5日诞生的克隆羊多莉,曾经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小羊多莉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6)山羊是植食性动物,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无犬齿,它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故答案为:(1)隐性;亲代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与亲代不同的性状,此性状是隐性性状;变异;
(2)AA;
(3)$\frac{1}{2}$n;输卵管;2;$\frac{1}{2}$;
(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5)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6)门齿和臼齿;胎生、哺乳.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A. | 土中温度降低 | B. | 钻出地面取食 | ||
C. | 土中水多、氧少,无法呼吸 | D. | 喜欢干燥的环境 |
A. | 结构[1]能调节瞳孔大小 | |
B. | 近视眼的成因之一是结构[2]的曲度过大 | |
C. | 结构[6]既是成像的部位,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 |
D. | 结构[4]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作用 |
A. | 生来就有 | B. |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 ||
C. | 有利于适应环境 | D. | 与遗传因素无关 |
A. | 合作关系 | B. | 捕食关系 | C. | 竞争关系 | D. | 寄生关系 |
A. | 用法用量 | B. | 治愈时间 | C. | 有效期 | D. | 生产日期 |
A. | 调查统计 | B. | 古生物化石 | C. | 胚胎发育的证据 | D. | 模拟实验 |
A. | 调节体温 | B. | 气体交换 | C. | 屏障作用 | D. | 排泄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