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向A、B、C三支试管个加入2ml淀粉糊,再向A中加2ml清水,向B、C中各加入2ml唾液,再向C中滴入一滴稀碘液.①三个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C变蓝、AB不变蓝(哪支变蓝哪支不变色);
②将三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37℃的温水中水浴10分钟,十分钟内C试管的变化是蓝色褪去,A、B试管无明显变化(“蓝色褪去”还是“无明显变化”);
③十分钟后再向A、B中各加几滴稀碘液,A的变化是变蓝,B内的现象是无明显变化,B内的现象证明唾液能将淀粉分解;
④实验中设置A的目的是与B对照.
分析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解答 解:①在唾液还没有起作用的情况下,向C中滴入稀碘液,C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变蓝色.AB试管中没有滴加碘液,所以不会变蓝.
②在37摄氏度的环境中,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C试管中的淀粉逐渐变成麦芽糖,因而蓝色逐渐消退;A、B两试管由于没加碘液,不变色.
③A试管中的淀粉不发生变化,加入碘液后变蓝;B试管中的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了麦芽糖,加入碘液不变蓝.
④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实验中设置A的目的是与B对照,A和B的变量是唾液.
故答案为:①C变蓝、AB不变蓝
②蓝色褪去;无明显变化
③变蓝;无明显变化;唾液能将淀粉分解
④对照
点评 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的这个特性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经常用到,要注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中国酿制葡萄酒的历史悠久,唐朝就留下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酿制葡萄美酒主要利用了以下某种菌的作用,这种菌是( )
A. | 甲烷细菌 | B. | 枯草杆菌 | C. | 青霉菌 | D. | 酵母菌 |
13.下列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 )
A. | 葫芦藓 | B. | 肾蕨 | C. | 侧柏 | D. | 毛白杨 |
17.在老师带领下,野外观察地面上的植物时,同学们应该( )
A. | 紧盯老师 | B. | 全班一组 | C. | 独自行动 | D. | 四人一组 |
7.某植物园引进了一株稀有花卉,能在短时间内将其大量繁殖的方法是( )
A. | 扦插 | B. | 嫁接 | C. | 种子繁殖 | D. | 组织培养 |
14.下列各项中,能够成生态系统的是( )
A. | 巢湖中的全部鱼 | B. | 淮河里的全部生物 | ||
C. | 黄山上的黄山松 | D. | 桐城的一片农田 |
11.下列珍稀动物,属于我国特有的爬行动物的是( )
A. | 大熊猫 | B. | 扬子鳄 | C. | 小熊猫 | D. | 东北虎 |
12.某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回收,计算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1)在遗传学中桦尺蛾体色的深色与浅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假设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BB或Bb.
(2)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的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B.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 D.动物聪明的表现
(3)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桦尺蛾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地区 | 浅色桦尺蛾 | 深色桦尺蛾 | ||
释放数 | 回收数 | 释放数 | 回收数 | |
工业污染区 | 64 | 16 | 154 | 96 |
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 | 393 | 198 | 56 | 19 |
(2)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的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B.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 D.动物聪明的表现
(3)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桦尺蛾对环境具有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