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下列预防乙肝病流行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 | 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 B. |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
C. | 食堂的餐具严格消毒 | D. | 接种乙肝疫苗 |
分析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病毒性肝炎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
解答 解:A、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而不能预防乙肝病(消化道传染病),A不正确;
BCD、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食堂的餐具严格消毒、接种乙肝疫苗,都是预防乙肝病流行的措施,BCD正确.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7.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 生石花开出黄色的花朵 | B. | 铁皮生锈 | ||
C. | 潮涨潮落 | D. | 钟乳石慢慢长大 |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 | 长臂猿 | B. | 森林古猿 | C. | 北京猿人 | D. | 黑猩猩 |
8.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时,应选择4号作为实验组,并在4号试管的A处加入2ml唾液,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此外3号管与1号管也形成了对照,其变量是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2)为探究“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应选用1号和2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但此组对照实验中有一处错误,这个错误是2试管中加2ml清水.
(3)滴加碘液后,3号试管B的结果是滴碘液变蓝,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温度高,影响了酶的消化作用.
试管编号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馒头 | 碎屑 | 碎屑 | 碎屑 | 馒头块 |
试剂 | 2ml唾液 | 3ml清水 | 2ml唾液 | A |
振荡后保温 | 振荡/37℃ | 振荡/37℃ | 振荡/100℃ | 不振荡/37℃ |
碘液 | 2滴 | |||
结果 | 不变蓝 | 变蓝 | B | 变蓝 |
(2)为探究“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应选用1号和2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但此组对照实验中有一处错误,这个错误是2试管中加2ml清水.
(3)滴加碘液后,3号试管B的结果是滴碘液变蓝,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温度高,影响了酶的消化作用.
5.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 | |
B. | 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
C. |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 发出的神经组成 | |
D. | 醉驾造成驾车人动作不协调的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大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