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某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三个装置: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号试管,并进行充分的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注入2毫升清水试管,并进行充分的搅拌;将C馒头放入③号,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充分的搅拌.
请据他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保温后,在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可能呈深蓝色的是②试管,呈浅蓝色或部分变蓝的是③号试管;基本无色的是①号试管.
(2)分析以上三支试管的颜色变化,原因是:
①号试管: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
②号试管: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酶还存在淀粉
③号试管:淀粉没有完全被淀粉酶分解试管中还存在部分淀粉
(3)请分别依次写出淀粉、蛋白质、糖类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口腔、胃、小肠.
分析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实验中将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三大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最终都在小肠内被切底消化.
解答 解:(1)1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里的清水对淀粉无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3号试管中的馒头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小,馒头中的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还有部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为浅蓝色;因此,可能呈深蓝色的是2号试管,呈浅蓝色或部分变蓝的是3号试管;基本无色的是1号试管.
(2)A试管的淀粉被唾液分解了,B试管淀粉没有变化,C试管中的馒头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小,馒头中的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还有部分淀粉.
(3)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
故答案为:(1)②;③;①
(2)①号试管: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
②号试管: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酶还存在淀粉
③号试管:淀粉没有完全被淀粉酶分解试管中还存在部分淀粉
(3)口腔、胃、小肠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A. | 葡萄糖 | B. | 麦芽糖 | C. | 氨基酸 | D. | 脂肪酸 |
A. | 盖高层楼房 | B. | 加强居民区的卫生管理 | ||
C. | 多种花草树木 | D. |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
A. |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 |
B. | 小肠和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 |
C. |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 |
D. | 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
A. | 种名+属名 | B. | 种名+科名 | C. | 属名+种名 | D. | 科名+种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