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甲、乙分别为人眼和耳主要结构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眼中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5]和[1] .
(2)当人看电影时,画面能在[8]形成清晰的物象并在上形成视觉,同时声波经过[C]和[D]的传导和放大引起内耳中的[G]感受到声波信息,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3)当人看完电影刚走出电影院时,其眼球中[3]所示部分变 .
(4)“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说明眼的感觉很灵敏,原因在于[2]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5)近视眼是指图[4]过度变凸,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需要配戴透镜加以矫正.
【答案】
(1)巩膜,虹膜
(2)视网膜,大脑皮层,鼓膜,听小骨,耳蜗
(3)瞳孔,大
(4)角膜
(5)晶状体,凹
【解析】解:(1)图甲: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前面由无色透明的②角膜和后面白色坚韧的⑤巩膜组成;中膜由①虹膜、睫状体和⑥脉络膜组成,前面是虹膜,虹膜不透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⑧视网膜,可以形成物像,前面没有;内容物由房水、④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都能落在视网膜上.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⑦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因此眼睛中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⑤巩膜;常被称为“黑眼球”的部分是①虹膜,它的中央有瞳孔.(2)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正常人的眼球会在6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如图乙所示各部分的结构为:Ⅰ外耳;Ⅱ中耳;Ⅲ内耳;A耳廓;B外耳道;C鼓膜;D听小鼓;E鼓室;G耳蜗;H听神经;F咽鼓管.在耳的结构中,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鼓膜.听觉形成过程: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3)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电影放映后,当走进电影院时,外面的光线强,电影院里面的光线弱,瞳孔变大,才能看清周围的物体.因此一开始看不清,感觉很黑,过一会就看清了.原因是瞳孔由小变大.(4)当沙子迷入眼睛时会感到疼痛,这正是所谓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是因为眼睛里含有丰富的1角膜感觉神经末梢,感觉十分灵敏.(5)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即近视眼是由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的,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所以答案是:(1)巩膜;虹膜(2)视网膜;大脑皮层;鼓膜;听小骨;耳蜗(3)瞳孔;大(4)角膜(5)晶状体;凹
【题目】某生物小组的同学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
后肢长出的 | 前肢长出的 | 尾脱落的 | 尾脱落时的 | |
甲组 | 4 | 7 | 26 | 0.7 |
乙组 | 5 | 9 | 37 | 1.3 |
(1)请你帮他们将实验方法填写完整;
①将两个同样的水槽编成甲乙两组.两组均放入200毫升河水,并各培养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
②甲组隔一天加甲状腺激素5mg,持续5次;乙组不加作为 , 其他培养条件 .
③每2天换 的水,每天喂几粒米饭
④
(2)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结论是 .
(3)实验完毕后,你认为他们应如何处理蝌蚪?
(4)此实验以蝌蚪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 要想在实验室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适宜的培养条件应该是 . (填序号)
①适宜的温度②低温③玻璃缸密闭④玻璃缸敞口⑤洁净的河水⑥自来水
(5)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有许多奇异的现象:不同环境中的青蛙的体色是不同的,但都与其周围的环境保持一致.这说明;在偏僻的山区里有许多大型的蝌蚪,但周围青蛙却减少,同时发现当地居民大脖子病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婴幼儿患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