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将1、2、3、4四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并在l、3试管内加入清水,2、4试管内加入等量的唾液混合后,如图所示,分别放人不同的水浴中l0分钟后加入碘液,据图回答:

(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淀粉的
遇碘变蓝
遇碘变蓝
特性.
(2)四支试管中颜色发生变化的是
1、3、4
1、3、4
(填序号),发生颜色变化的原因是:
淀粉没有被分解
淀粉没有被分解

(3)为什么要将1号与2号放入37℃的温水中?
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37℃
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37℃

(4)2号和4号试管做为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
2
2
号.实验变量是
温度
温度

(5)通过l号、2号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唾液中含有的酶能将淀粉分解
唾液中含有的酶能将淀粉分解

(6)有时我们在做此实验时往往效果不明显,分析一下可能出现的原因是:
唾液加得不够多,或操作时间太久,淀粉酶已经失去了活性
唾液加得不够多,或操作时间太久,淀粉酶已经失去了活性
分析:为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该同学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
解答:解:(1)在实验中常常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来验证淀粉是否存在.
(2)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中没有唾液淀粉酶,淀粉没有变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4号试管处于高温环境中,高温使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丧失,失去了催化能力,故淀粉没有被分解,滴加碘液后变蓝.3号试管既不具备适宜的温度条件,有没有唾液淀粉酶,故滴加碘液后变蓝.
(3)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37℃.
(4)对照试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对照组是不作处理的组,实验组是进行处理的组.因此对照组是2号,实验的变量是温度.
(5)1号和2号的实验变量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因此通过l号、2号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唾液中含有的酶能将淀粉分解.
(6)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很多,分析一下具体的原因可唾液加得不够多,或操作时间太久,淀粉酶已经失去了活性等.
故答案为:
(1)遇碘变蓝    
(2)1、3、4; 淀粉没有被分解
(3)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37℃(或人体体温为37℃等合理答案)
(4)2;温度
(5)唾液中含有的酶能将淀粉分解
(6)唾液加得不够多,或操作时间太久,淀粉酶已经失去了活性.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