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各步骤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加热氯酸钾至熔化,伸入带火星小木条 | 木条复燃 | 氯酸钾受热分解能产生氧气,但_________ |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小木条 | 木条不复燃 |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 |
实验三 | ____________________, 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 木条迅速复燃 |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
(1)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仅由上述实验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探究一: 某同学发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含量约占40%的空气样品中就能复燃,那么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含量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并进行了记录。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集气瓶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① |
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的体积分数 | 10 | 20 | 30 | 40 | 50 | 31 | 33 | 35 | 37 | 39 | 34 |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 微亮 | 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很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复燃 | 很亮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说明氧气肯定收集满?________(填“是”或“否”)。
(2)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①、②、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______________。
(4)实验数据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35%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5)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汽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大约_________℃。
某同学改用如图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提出问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常温下,在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1.5g二氧化锰和x g氧化铜,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 Ⅰ | Ⅱ |
反应物 | 5%过氧化氢溶液20mL | 5%过氧化氢溶液20mL |
催化剂 | 1.5 g 二氧化锰 | x g 氧化铜 |
时 间 | 46 s | 84 s |
实验Ⅱ中x的值应为___________。小张同学在上述实验中发现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时(如图1),发现反应放热且过于剧烈,不易控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发生装置(如图2)放在冷水中能获得平稳的气流。通过上述实验,小张发现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题目】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下图所示交叉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
X | 燃烧 | 化合反应 | 纯净物 | 化合反应 |
Y | 缓慢氧化 | 分解反应 | 混合物 | 氧化反应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