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用铁、氧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五种物质构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关系网络(图中的“——”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常温下能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
B. 乙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 丙和丁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戊一定是氧化铜
【答案】C
【解析】
乙能与三种物质反应,给出的物质中,能与三种物质反应的物质为稀硫酸,故乙为硫酸,不与硫酸反应的丙为硫酸铜,硫酸铜能与甲和丁反应,则甲和丁为氢氧化钠或铁,则戊为氧化铜。
A、甲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或铁,故A说法正确;
B、乙物质为硫酸,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故B说法正确;
C、丙为硫酸铜,丁物质可能为氢氧化钠或铁,则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C说法错误;
D、戊物质一定为氧化铜,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题目】2018年春节南昌市出台了禁止燃放姻花爆竹的规定。针对烟花爆竹燃放产生的气体成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展开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烟花爆竹燃烧后生成哪些气体?
(查阅资料)
(1)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含有硫磺、木炭粉、硝酸钾。
(2)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4,将SO2气体通入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会褪色。
(提出猜想)猜想1:CO2 猜想2:SO2 猜想3:CO2和SO2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猜想的气体。
(现象与结论)
现象 | 结论 |
①装置A中溶液不褪色,装置B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I成立 |
②装置A中_____,装置B_____ | 猜想Ⅱ成立 |
③装置A中_____,装置B_____ | 猜想Ⅲ成立 |
(反思评价)兴趣小组经讨论认为A、B装置的顺序不能倒,其原因是_____
A.不能确定含有CO2 B、不能确定含有SO2 C.不能确定含CO2和SO2
(思维拓展)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造成相当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主要是:_____。
【题目】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分别写出甲、乙、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_____;乙_____;丙_____.
从微观的角度看,丙反应的实质是_____.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_____(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
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 预计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氯化钙溶液,静置. |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_____的猜想正确. |
②_____. | _____的猜想正确. | |
③_____. | _____的猜想正确. |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
【题目】小滨同学为了测定某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2.5g珍珠粉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序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剩余固体质量/g | 10.8 | 9.6 | 8.1 | 8.1 |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求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题目】常见的盐的组成填表:
名称 | 化学式 | 阴离子 | 阳离子 |
氯化钠 | _____ | _____ | _____ |
碳酸钠 | _____ | _____ | _____ |
碳酸氢钠 | _____ | _____ | _____ |
碳酸钙 | _____ | _____ | _____ |
硫酸铜 | _____ | _____ | _____ |